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經濟已進入工業化后期 正面臨三大挑戰

時間:2014-12-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財經戰略年會2014”當日在北京舉行。年會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中國新聞社經濟部協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28日在“財經戰略年會2014”上表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工業化后期,正面臨著產能過剩、轉型升級、第三次工業革命三大挑戰。

“財經戰略年會2014”當日在北京舉行。年會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中國新聞社經濟部協辦。

黃群慧表示,根據長期跟蹤的相關指數測評,2010年“十一五”結束以后,中國完成工業化中期。而在之后中國進入“十二五”,也相應進入到工業化后期。

從一般經驗看,當一個國家和地區進入工業化中期以后,潛在經濟增長率往往下降。2010年后,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逐年下降。黃群慧表示,“我們認為,增速下降有其合理性”。

黃群慧認為,中國進入工業化后期,主要面臨三大挑戰。一是產能過剩。從2012年3月份到2014年11月份,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連續33個月出現負增長,從某種角度來看,恰恰說明了產能過剩的程度。

第二個挑戰是轉型升級。“為什么現在感覺到更難呢?”黃群慧說,以前所熟悉的產業政策工具,包括直接補貼等,現在想繼續用下去已經很難了,其空間越來越有限。傳統的產業政策也需要轉型升級,但政府現在還不適應。

第三個挑戰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從世界范圍來說,中國工業化后期和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疊加在一起,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有兩個核心特點,一是制造業的信息化,二是制造業的服務化”。黃群慧表示,第三次工業革命帶給中國的挑戰很多,如弱化比較成本優勢等,這為發達國家重塑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優勢提供了機遇。

目前,中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進一步降低。剛剛發布的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微博]結果顯示,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9.4∶43.7∶46.9,服務業的比重已經超過工業。

黃群慧說,中國雖然到了工業化后期,但并不意味著到了后工業化社會。中國遠遠沒達到后工業化社會,制造業的地位沒有改變,關鍵是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

關于工業今后的發展動力,黃群慧表示,無論是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還是建立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城鄉發展一體化機制,建立開放型經濟等,從某種角度來說都會給工業增長提供新的動力,關鍵是體制機制改革能不能深入地推進。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