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因水而興,要保證水環境質量,印染廢水治理是重要一環。
“在紹興搞印染企業很不容易。”這是一家印染企業中層管理者的感慨,“不僅當地環保部門盯得緊,浙江省乃至國家都盯著這一方土地的水。每次紹興的水質一有風吹草動,最緊張的就是我們。”
而《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發布實施,更增加了紹興印染企業的環保壓力。為落實標準要求、減少企業污染排放,紹興市提出了“分質提標集中預處理”的方案。目前,這一方案的進展如何?在方案完全實現之前,紹興如何解決過渡期的標準落實問題?
執行新標困難多怎么辦?
紹興印染的污染量大、濃度高,短時間內將COD排放濃度提高到規定標準,幾乎沒有可能。
紡織印染業是紹興的傳統支柱產業,印染布年產量達到202億米,超過全國的1/3,從業人員超過20萬,從原料到銷售已形成完善的產業體系。但印染產業的蓬勃發展也給紹興市的水環境質量帶來巨大壓力。
2012年10月19日,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明確規定從2013年1月1日起,印染企業納管排放廢水的COD濃度執行200mg/L的標準,直排環境的廢水COD濃度執行100mg/L的標準;2015年1月1日起,標準限值進一步提高到80mg/L。
在此之前,紹興印染企業廢水進管濃度執行的標準為500mg/L。為實現這一標準,紹興下屬幾個區的印染企業先后經歷了兩個階段:2009年6月1日起,紹興要求每噸污水進管的COD濃度必須從之前的1500mg/L降至1000mg/L以內;2012年7月1日,紹興又將標準要求提高至500mg/L。據悉,為實現500mg/L的標準,紹興印染企業投入設施建設的資金總量高達30.4億元。
“新標準從發布到實施僅有兩個多月時間,時間來不及、技術上也達不到要求。”紹興市環保局有關人士透露,2012年紹興日均印染廢水排放量達50萬立方米左右,污染量大、濃度高,短時間內將COD排放濃度提高到規定標準,幾乎沒有可能。新標準的出臺,將紹興426家印染企業逼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要機械地達到標準的話,只有一條路,關閉印染企業。”紹興市環保局有關人士說。但對一個發展了數十年的產業來說,這顯然是行不通的。以從業人員為例,紹興印染業的就業人數達20多萬人,關閉企業將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一方面要堅決執行國家標準、毫不動搖地落實環境保護職責,另一方面要實現印染業的平穩發展,這二者在2012年的那個冬天,看起來成了一個悖論。
何種途徑來達標?
實施分質提標集中預處理,企業作為環保監管對象的主體責任不變
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前,紹興該何去何從?從2012年起,紹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進京,向環境保護部、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反映實際情況,同時由紹興市政法委牽頭就新標準問題進行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召集專家、鎮村代表、企業代表、媒體人士等多個群體進行聽證。
2014年1月4日,紹興市環保局收到了環境保護部的批文:同意紹興的方案。紹興市被環境保護部確定為全國唯一的“工業集聚區內紡織染整企業實施新標準”試點城市。
紹興執行新標準的方案,可以簡單濃縮為9個字:分質提標集中預處理。
“分質”即對越城區、柯橋區主城區的污水收集系統進行全面改造,以實現生活、工業廢水的分類收集與輸送。其中,生活污水收集重點區域為越城區、柯橋區主城區及周邊鄉鎮。
“提標”即將紹興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30萬噸/日的一期工程獨立出來改造成生活污水處理廠,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一級A排放標準。同時,對總處理能力60萬噸/日的二期、三期工程,增加深度處理設施,并新建處理能力20萬噸/日的江濱污水深度處理廠,執行印染廢水排放新標準。
“集中預處理”即在越城區、柯橋區印染企業高度集聚的區域,由企業和專業運營單位共同出資,組建專門的環保科技服務公司負責集聚區內印染企業的廢水預處理。
近日,紹興污水處理廠和江濱污水處理廠項目的主體設施已見雛形,管網也逐漸鋪排到位。到2015年底,紹興200余家企業的工業廢水將在這里完成凈化之旅。
經初步估算,兩座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后,可實現COD減排量5749噸/年、氨氮減排量81噸/年,分別占紹興市“十二五”減排任務的49.3%和8.3%,同時可以增加2336噸COD和298噸氨氮的減排空間。
更多資訊請關注造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