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換人時代國外機器人高速發展引發的深思

時間:2014-12-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人力成本上升、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加劇,中國制造商轉向以技術提高生產率。曾被稱為“世界車間”的中國,已變為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買家。

隨著人力成本上升、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加劇,中國制造商轉向以技術提高生產率。曾被稱為“世界車間”的中國,已變為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買家。

2013年,中國購買了全球五分之一的機器人,首度超越日本。根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最新數據,中國去年購買了36560個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60%。日本去年購買了26015個機器人,美國位居第三,購買了23679個機器人。2008年至2013年,中國機器人購買量年均增長36%。

中國機器人市場的潛在增長更為客觀:2012年,中國雇傭制造業工廠中每10000人里有23個機器人,遠低于韓國的396個。從投入使用的數量上看,中國也遠遠不及發達國家。日本2012年超過31萬個工業機器人投入使用,數量全球第一,當年美國投入使用的機器人數量是16.8萬個,中國只有9.6萬個。

ABB機器人主管PerVegardNerseth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中國有全球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未來幾年,中國市場將顯著大于第二和第三的機器人市場。”

中國對機器人的需求增長主要受大型跨國制造商帶動,尤其是汽車制造業。根據管理咨詢機構Solidiance的研究,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產業,該產業的機器人需求占全國的60%。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瑞士ABB、日本Fanuc、德國Kuka等全球機器人公司都已將大量資源投入中國市場,以追趕中國的快速自動化潮流。2011年,為蘋果代工的富士康宣稱要用三年多時間建立一個“百萬機器人軍隊”,以替代工人的重復性手動操作。

Solidiance亞太區負責人Dieter稱,日本仍是全球機器人制造的主導,六家日本公司出售了中國約一半的機器人。相比之下,中國四大機器人制造商聯合市場份額只有5%。

在國外先進的“機器人大軍”如潮水般涌入中國市場的大前提下,我國自主生產的本土產品的現狀是怎么樣的呢?據了解,我國工業機器人在總體技術上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僅相當于國外90年代中期的水平。目前工業機器人的生產規模仍然不大,多數是單件小批生產,關鍵配套的單元部件和器件始終處于進口狀態,工業機器人的性價比較低。伴隨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以汽車等行業需求為牽引,我國對工業機器人需求量急劇增加,國際工業機器人知名企業如ABB、FANAC等紛紛在中國建廠,國外知名品牌工業機器人價格逐年下降,制約了我國本土工業機器人生產企業的形成和實現規模化的發展。

而就在如此強勁的國內需求,國內機器人生產企業在面對內、外部因素的雙重制約的大背景下,樹立起一支高質量、高知名度的本土機器人生產大軍變得尤為迫切。作為制造業自動化第一品牌的拓斯達以其靈敏的嗅覺察覺到了這一趨勢,近年來不斷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人才,加大研發生產力度,與眾多國內外生產加工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系和合作。

堅信在不久的發展進程中,本土自主研發生產的機器人產品將會給中國和世界帶來驚喜!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