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發布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并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扶貧辦、國家能源局各派出機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中國扶貧發展中心等相關單位,切實根據國家扶貧工作部署和支持光伏產業的政策,積極組織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利用6年時間,開展光伏扶貧工程。同時,此次光伏扶貧工程將在河北、山西、安徽、甘肅、寧夏、青海六省(區)率先開展試點,每個省(區)各選取5個貧困縣,采取以村為單位整體推進。整合國家和地方扶貧政策和分布式光伏政策,通過正常補貼、農戶出資、銀行優貸、可再生能源基金、電網服務等多種形式支持光伏扶貧。
政府開展的此項光伏扶貧工程,就是建立一個微電網,將光伏電站作為核心,通過電纜線不斷將電力向外輸送,在當地消耗,從而形成一個小型經濟發展圈,以達到帶動“經濟圈”內的人脫貧致富的目的。跟所有的新能源發電一樣,利用光伏發電從而達到“扶貧”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讓電力能上“網”,使電力為人所用。這就需要電網做好“最后一公里”,將電力的生產和利用連接起來。因此,電網的建設和維護在光伏扶貧工作中起著關鍵作用,也是光伏扶貧工作的難點所在。
電網建設難點:扶貧地點大多為戈壁荒漠等遠離人煙之處,電網建設較難,建設成本較高。貧困地區大多交通不發達,建設電網的材料往往體積巨大或沉重,怎樣運輸到當地就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電網維護難點:電網的維護對光伏扶貧政策的延續時間十分重要,維護不善或維護成本過高,都將使光伏扶貧政策夭折。以電網中電纜的維護為例,減少維護電纜成本,一方面需要采購優質的適用的電纜,盡量減少由于電纜質量導致的電纜維護費用,另一方面可以在當地培養電纜維護工人,既可以解決就業,又可以在電網出現故障時防止由于未能及時修復導致的更大損失。同時還要加強當地的法制教育,避免出現為牟利而偷盜電纜的現象。
光伏扶貧工程中的難點不僅僅是電網方面,綜合各地的實際情況,面臨的困難也多種多樣。在電網方面,電壓的設定、變電器的架設等等,也將是電網建設和維護中的難點,我們要在實踐中不短摸索,找到最合適的方法開展工作。
電網服務是光伏扶貧工程的“最后一公里”,電網的建設和完善則是電網服務的“最后一公里”。俗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只有做好電網的這“最后一公里”,光伏扶貧政策才能切切實實地落到實處,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