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水體污染相當嚴重,污水治理形勢嚴峻。日前,湖北省政府就加強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工作出臺指導意見,要求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的改革方向,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營,以盤活存量、取得實效作為工作重點,集中解決影響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營的問題,切實消除“曬太陽”現象。
湖北省提出,2014年底前,已經建成的縣級以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全部實現穩定運營。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十二五”污水管網新建(改造)任務,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5%,其中武漢市達到95%,地級市達到85%以上,縣級市和縣城達到80%以上。力爭到2017年,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0%以上。到2020年,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3%左右,污泥處理處置率達到100%。
創新資本投資建設
城市污水處理資金需求巨大。上述意見明確,城鎮新建(改造)道路時,必須同步實施排水管道建設,新區建設嚴格執行雨污分流,并配建初期雨水的收集與處理系統。建設污水處理設施,要從實際出發,宜集中則集中,宜分散則分散。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工藝選擇遵循“滿足要求、因地制宜、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原則,做到運行管理簡便,占地和能耗小。要建管并重,落實市縣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職責,強化城鎮污水處理監督管理,健全考核評價體系。
各級政府應按照“政府主導、多元投入”的原則,廣泛吸納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參與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機制,吸引包括民間資本在內的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改造)和運營管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加快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化改革,逐步向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企業化管理模式轉變。鼓勵城建投融資企業通過收購、兼并或其他方式組建跨區域性的集團公司,鼓勵城建投融資企業業務向小城鎮延伸。重點引導和支持污水處理行業內骨干企業參與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
探索污水管網建設運營市場化新模式。政府集中財力建設老舊城區污水收集管網和雨污分流改造等設施,堅持老城區優先的原則,統籌舊城管網改造和道路建設同步施工。積極探索城市綜合管廊資源化改革路徑,鼓勵通過“特許經營融資租賃”方式引入社會資本投資,將管網建設通過特許經營方式交由企業建設運營,政府與企業簽訂政府購買服務合同,購買服務的資金由地方政府統籌解決。打捆建設運營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原則上以縣市為單元,將鄉鎮生活污水處理項目集中打捆招商,統一測算確定鄉鎮污水運營價格,誰建設誰運營,激勵企業開發或引進先進工藝。
切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地方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各市縣人民政府應按年度統籌安排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優先投向污水管網配套和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污水處理費中應明確一定比例用于污泥處置。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對減排作出貢獻的,縣市政府安排專項獎勵資金,按年新增COD減排量給予獎勵。
更多資訊請關注供水環保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