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力勞動人口銳減是是影響當前機器人行業發展的第一因素。從人口結構來看,1962年后人口出生高峰期的勞動人口已達到50多歲,未來幾年每年會有2600萬以上的人退出體力勞動適齡人口,而每年新增的零零后僅1600萬,剪刀差效應將造成每年體力勞動適齡人口減少1000萬,十年累計減少1億有效勞動力,這對年輕勞動力需求量最大的制造業來說,是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未來年輕勞動力的短缺將是一個中長期現象,制造業自動化程度提高將是確定性大的趨勢且十分迫切,這是機器人/自動化行業未來投資機會的重要邏輯。需求推動是工業機器人發展的重要因素。
技術進步促使國內機器人企業分享行業成長機會。以新松機器人為代表的國內機器人企業,在機器人本體、伺服、控制器、減速機等方面逐步獲得技術突破,本體技術指標已接近外資品牌產品,國內企業在數控技術和自動化系統集成方面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能夠快速切入機器人系統集成應用行業,分享機器人自動化行業的成長機會。
市場增長空間巨大,國產品牌成長機遇更為明顯。預計2013年至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年銷量復合增長率達到35%,增加20倍,從2013年3.7萬臺/年,2023年增加到74萬臺/年;本體市場規模870億元,本體市場增長空間15倍左右;系統集成市場在2500億元左右,市場增長空間13倍左右。當前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占比僅四分之一,產值占比更低,國內企業成長機會大。
投資策略:看好機器人行業的長期發展趨勢。建議選擇的投資目標:擁有自動化行業核心技術+行業應用經驗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