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從思考到制造:互聯網重塑機器人

時間:2014-11-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MIT電腦與人工智能中心主任丹妮拉·魯斯(DanielaRus)認為,通過計算機,實現把機器人還有人工智能結合在一起,能真正的引領定制化制造,我們想要什么東西都可以用打印機打印出來。

人類總想突破自己,從時間到空間,在空間上突破兩條腿的跨越,體現在交通工具上已有諸多成果,而“從現在到過去,從現在到未來”的時間穿越還很遙遠;但制造人類之外的新種群——機器人時代,或許不遙遠了。

機器,還是機器人?

從上個世紀開始,關于機器人的電影層出不窮,《機械公敵》、《終結者》、《變形金剛》等。但是幾十年過去了,人類的制造力還是趕不上想象力。

現有的所謂“機器人”,會跳舞、會說話、會唱歌,多半還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它們是聽從人類指揮的玩具、被設置好程序行動的工具。它們沒有情感、冷冰冰,它們不會自我繁衍,它們是不會思考的機器。

思考,催生情感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機器的物理反應之外的另一種能力——情緒和情感。情緒的表象是喜怒哀樂,是外界刺激所導致的生理、心理的反應;情感是長期的社會活動所形成的態度,支配日常的社會行為。

假如機器人有了情緒和情感,就有了靈性。

百度TheBIGTalk舉行第五期活動《機器人重塑未來生活》中,百度技術副總裁王海峰在演講中表示,通過讓機器把語言理解能力做得越來越好,把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的能力做得越來越好,同時加上我們對人的理解能力,機器可以真的像人一樣思考。

王海峰認為,將語言、知識及對人的理解結合起來,機器人就將擁有綜合的思考能力。在活動現場的視頻展示中,由百度研發的智能問答機器人“小度”就精彩展現了上述三種能力的綜合實力。這背后就是對語言的理解,對知識的掌握,從而形成叫“深度問答技術”。

而與傳統機器人設置好芯片程序相比,如果用互聯網作為入口,如采用搜索引擎的深度問答技術,人的行為習慣、語言請求交互形成了大數據,這是機器人思考的基礎;結合云計算,機器人有了新的計算處理方式;對人的理解越深,讓機器人產生情感可能就不難了。

機器人制造與IOT的碰撞

MIT電腦與人工智能中心主任丹妮拉·魯斯(DanielaRus)認為,通過計算機,實現把機器人還有人工智能結合在一起,能真正的引領定制化制造,我們想要什么東西都可以用打印機打印出來。

基于3D制作技術的發展,已經可以生產出新類型的材料和新類型的機器人。可以創建一些模板,利用3D打印機打印出模板,在這些模板中可以澆鑄硅,機器人的身體內有通道,可以填充液體和空氣,可以讓機器人移動彎曲或者做其它的動作。那如何才能快速實現生產出定制化的機器人?

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創建模塊化的機器人。模塊化的機器人由很多的離子和細胞組成,這些離子和細胞可以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個類型,然后再分開解體形成另外一個類型。《終結者2》有一個機器人可以從一個形狀變成另外一個形狀,可以有第三條腿,可以生第三只手,或者可以生產創造另外一個工具。這樣的機器人可以隨時成為一個不同的實體,當你需要時,它能夠成為一種新型工具,去做另外一種工作。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