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鞋企引進自動化機器 機器換人爭紅利

時間:2014-10-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石門擁有制鞋企業近300家,年產皮鞋2000余萬雙,20多家在“機器換人”領域的先驅企業僅占總數的10%?!笆T鞋企的‘機器換人’轉型之路才剛剛開始。”桐鄉鞋業協會秘書長張紅林表示,如果未來更多鞋企選擇這條轉型之路,石門制鞋業的產能還將會有質的飛躍。

走進浙江圣丹麗鞋業有限公司車間,就能看到新引進的切割機在不停運作。原本皮料剪裁這一步驟需要13個工人完成,如今卻只需3人即可操作。一年下來,這臺切割機省去近50萬元的人工支出,3年就能賺回購置機器的費用??吹?ldquo;機器換人”帶來如此大的效益,董事長鐘洪興樂開了花。

女鞋制造業向來是桐鄉市石門鎮的一張金名片,然而,近年來勞動力成本增長、流動頻繁等問題,使制鞋產業這一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如何才能扭轉這一局面?今年,當地20多家鞋企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希望通過“機器換人”為企業轉型升級。

省了人工,還能提升產能

圣丹麗鞋業是石門制鞋企業中的“龍頭”企業,現有員工560余人,年產女鞋200萬雙,產值近3億元。“像我們這樣具有一定規模的鞋企,最怕的就是勞動力流失。”鐘洪興向記者介紹,制鞋企業從檢驗、剪裁、片皮、做幫、縫幫到成型,每一個步驟都離不開人工。“員工大多是外地人,今年來打工,明年不來很正常。”他說,員工流動性大、不穩定,會影響企業生產,影響訂單完成。為了徹底解決這個不穩定因素,今年初,他決定購置自動化設備節省人工成本。

進口切割機替代了數十名人工,電腦智能針車替代了老式縫紉機,到上半年,圣丹麗鞋業已投入400萬元購置設備……如今,這些設備均已開始運作,傳統的手工制鞋5大步驟中已有“剪裁”、“縫幫”兩個步驟被機器取代。單從一個車間的流水線來說,節省了近40%的人工,卻提升了40%的生產效率。

自動剪裁,皮料利用率更高

在圣丹麗鞋業的工作車間內,記者看到,兩名技術人員通過電腦程序控制,就能簡單完成皮料切割的工作。“我們只需輸入程序,機器就能自動識別皮料上的瑕疵點,自動剪裁。”一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相比過去人工剪裁,機器剪裁能節省更多皮料,提升皮料的利用率。

過去人工剪裁,一張皮只能出八九雙鞋,現在能有12雙左右。

省了人工成本、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還能提升產品質量,嘗到“機器換人”甜頭的鐘洪興透露,今年他還打算完成自己心中的“第一期轉型計劃”。

“到今年年底,我打算再購置兩臺自動剪裁機,把員工人數維持在400人左右。”他說,如果這個計劃能夠實現,那么“機器換人”的初步轉型也就達到了自己的預期。

擴大生產,欲轉型鞋企紛紛效仿

在石門鎮當地,圣丹麗鞋業的“機器換人”轉型之路很快引起同行們關注。到今年8月,已有20余家當地鞋企前往圣丹麗鞋業學習取經,從外貿轉做內銷的浙江福華德鞋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機器換人’是鞋企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該公司副總經理嚴獻忠說,通過先期考察,今年福華德鞋業也打算投入一定資金購置進口設備,在節約人工成本的同時,擴大生產規模。通過“機器換人”進行轉型升級,這條路已在石門諸多鞋企中達成共識。如今,在這些鞋企的生產車間里,或多或少都能夠看到一些自動化設備正在上線。

然而,石門擁有制鞋企業近300家,年產皮鞋2000余萬雙,20多家在“機器換人”領域的先驅企業僅占總數的10%。“石門鞋企的‘機器換人’轉型之路才剛剛開始。”桐鄉鞋業協會秘書長張紅林表示,如果未來更多鞋企選擇這條轉型之路,石門制鞋業的產能還將會有質的飛躍。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