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霾深霧重的日子里,風電等新能源產業被賦予了特別的期待。在過去幾年里,不少新能源制造業受政策刺激作用影響出現了迅猛的增長,又因為失去政策的青睞而陷入低谷。
治理霧霾的中心問題是控制煤炭或者直接燃燒類化石能源的使用量,而我們的能源消費量卻還是需要有所增長,這樣一增一減就必須有替代的新能源。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對治理霧霾肯定會起到積極作用,然而現在的霧霾問題不是靠一個基地就能完全解決的。
中國新能源產業在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后進入了發展快速道。短短幾年時間里,我國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到全球三分之一以上,成為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我國風電裝機量很大,但棄風限電卻非常普遍。棄風的主要原因還是價格問題,要想治理霧霾,就要增大能源使用成本。煤炭便宜,但對環境污染大,造成的霧霾治理起來很困難。隨著霧霾治理壓力越來越大,電力調度政策會做出調整。
我國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有很多,但政策不配套的部分還是很多,這需要盡快調整。新能源的發展需要社會多方面取得共識,變成明確的政策。要實現可再生能源為中心來調度,產生的各種成本怎么分攤,還需要做很多工作,解決現實的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