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萬億市場”以機器人產業為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體系的概數,可以參照的硬指標來自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臺,約占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總銷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到2020年,這個體系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萬億元。
中國現在進入機器人需求加速臨界點的時間節點是很特殊的。實際情況是,中國開始機器人研究的時代并不晚,但是步伐卻落后了。世界工廠中國,現在正處于“三明治”時代。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使中國制造業面臨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重壓力。一方面,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從技術、貿易等多個方面壓制中國制造業;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紛紛憑借勞動力等方面的低成本優勢,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新陣地。而工業機器人從誕生之始,就旨在提高制造業的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從而降低整體成本。在此背景下,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和應用,將引領經濟轉型繼續升級。
從機器人使用密度上看,我國目前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仍然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離日本、韓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更有很大差距。韓國是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國家,每1萬名工人中擁有機器人數量347臺;日本次之,339臺;德國位居第三,251臺;中國僅21臺,不及國際平均水平55臺的一半。
有意思的是,這個產業不為熱錢所動,依然按照以往步調平穩增長。經歷了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后,2010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產業經歷了復蘇,2011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產業銷量已經突破了16萬臺,2012年增速略有下降,2013年全球機器人銷量為17.9萬臺,同比增長12%。根據IFR統計,2014年前4個月機器人的訂單快速增長,預計今年銷量增速仍能維持在較高水平。這其中,外資企業在華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2.7萬臺,較上年增長20%。國內機器人企業的統計數據,2013年國內企業在我國銷售工業機器人總量超過9600臺,相比2012年同比增長了3倍。機器人在國外用了幾十年經歷的高低起伏的產業化過程,在當今中國正在加速以特殊的方式推廣。
把機器人只當作是一種生產工具的定義已經過時。在美國和日本,機器人產業已經發展了數十年,發生過幾次大的跌宕起伏。一批傳統機器人公司在汽車制造業轉移后倒閉,只剩下幾個世界級巨頭。接受我們采訪的ABB、KUKA等巨頭公司,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進駐中國,并在制造業市場占領了絕對的優勢。從摩根士丹利的數據上看,中國機器人在應用市場仍屬于發展初期,尤其嚴重依賴汽車行業。從2007到201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有近一半貢獻給了汽車行業。汽車行業占中國機器人需求的59%,電子行業占17%,在這一點上,中國似乎在復制德國和北美國家的情況。日本經過了汽車工業發展和萎縮的幾十年,機器人的應用領域達到了世界第一,而在韓國,機器人應用也比中國廣泛得多。
機器人產業被類比為汽車行業這樣綜合性的帶動整體國民經濟的特殊行業,甚至是開拓了比蘋果手機還要廣闊的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