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僅是人生向往,也是產業界的理想境界。然而2014年,面朝市場競爭之海的中國紙業,依然未能春暖花開。
上半年,全國機制紙及紙板產量5953萬噸,同比增長3.3%,生產低位運行;紙漿生產更是身處寒冬之中,上半年紙漿行業虧損6.7億元。始于2011年的這一輪紙業寒冬期近3年之久,面對漫長寒冬,紙業何時能回暖,成為業界關心的熱點話題。
產業是有周期性規律的,發展形勢有高漲也有低迷,是正常現象。紙業必將回升,但何時回升,誰能回升,則既取決于外部發展環境,也取決于企業自身發展能力。
紙業要走出低谷進入回升通道,需外部因素支撐。作為與國民經濟正相關性很強的造紙業,影響其發展的外部因素首先是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發展狀況,特別是消費品工業的發展狀況。
上半年,我國消費品產業發展平穩,但增速放緩,其原因一是快速消費品產業受高端消費和集團消費回落因素的影響而增長放緩;二是耐用消費品產業受房地產低迷形勢影響增長放緩;三是受歐美國家再工業化進程影響,以及東南亞國家憑借成本優勢與中國爭奪國際市場因素影響,出口增長緩慢。消費品產業增速放緩,直接影響到紙張消費市場的增長。但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扶持下,中國經濟自6月份起有較明顯的回升,全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充滿信心。紙業的外部發展環境正在好轉。
影響紙業走出低谷的還有政策因素。目前行業恢復廢紙加工貿易政策及廢紙增值稅返還政策的呼聲已形成“共振”,得到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家有關部委正在組織人員深入調查研究。如果這兩項政策能夠落實,則紙業就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陽春三月很快就會到來。
紙業要走出低谷,更重要的是取決于內部因素,即取決于企業轉型升級的水平,又取決于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目前,紙企轉型升級正在火熱進行中。最近一系列項目投資消息撲面而來,一大批企業搶在行業低谷期加緊技術改造,加快轉型升級,典型案例是華泰紙業將一部分新聞紙機改為生產高檔文化用紙,而且由于產品低克重、高強度,受到市場歡迎;晨鳴、太陽、世紀陽光等一批企業也在資本市場上大展身手,融資建設一批高端新項目。上半年,全國紙及紙制品行業投資1272億元,同比增長13.8%,這一數據就是紙業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例證。一些初步完成了轉型升級的企業,正信心滿滿地“靜待行業回暖”。
企業發展需審時度勢,比拼的是企業家的戰略能力。當前行業一系列轉型升級的結果,無一不是企業家排兵布陣的結果。最近有網友問如何研判某企業的發展前景,筆者回復說,在當前原料、設備、產品、市場“四個一樣”的情況下,看企業有無前景,最關鍵的要看企業老板,這是企業之間不一樣的地方。有戰略才會有未來,老板有正確的戰略,企業才會有美好前景。
30多年的成長歷練,中國紙企正在以“不信東風喚不回”的精神在市場的海洋中奮力拼搏。一批領導企業成功轉型升級的優秀企業家,則更是以“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斗志,豪情滿懷地迎接紙業的春暖花開!
更多資訊請關注造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