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戈壁灘,一片蕭索,相似的景色難免令人昏昏欲睡。忽然間,一大片醒目的藍色逐漸從地平線的遠方進入視野,并一路從嘉峪關西郊延伸向北方的祁連山脈。驅車近前,那是大片光伏發電的太陽能發電板匯集在一起形成的奇妙景象。
在這片無遮無攔的荒涼戈壁上,唯有陽光是最大的資源,也正因此,光伏發電產業成為了嘉峪關除了鋼鐵產業外的又一個“陽光經濟”。
下了車,記者信步走入一片發電區域,迎面駛來一輛白色的越野車,車上的小伙姓劉,是上海航天機電100兆瓦光伏電站的站長。
小劉告訴記者,每天他和同事都驅車行駛在戈壁沙漠的光伏發電產業園區內,負責維護太陽能飾板和變電器等設備。小劉所在的上海航天機電在甘肅嘉峪關光伏產業園區的基地內,有著總計130兆瓦的發電量,大約能夠供給6、7萬左右人家的用電。
像上海航天機電這樣規模的光伏發電項目,在甘肅嘉峪關光伏產業園區內,還有很多,并且逐漸形成了產業化規模。
嘉峪關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一站,但是一直以來,嘉峪關的經濟主要依靠酒鋼,在國際鋼鐵市場形勢持續惡化的當下,全力提升酒鋼產品換代的同時,發展多元產業是嘉峪關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嘉峪關市是甘肅省太陽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屬太陽能資源分布一類地區,日照時間長,大氣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全年日照總時數為3316小時,平均太陽能輻射量為6129兆焦/平方米,豐富的太陽能資源為嘉峪關市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提供了優越條件。
圖為發電站的增壓器,光伏電增壓后將被納入國家電網
嘉峪關市委市政府充分把握這一優勢,把光伏產業作為首選新興產業加以培育。區域內屬戈壁荒灘,地勢開闊,地形平坦,建設用地充裕,具備建設大型光伏發電基地的基礎優勢。嘉峪關在關城以西、討賴河北岸一帶,規劃總占地面積約162平方公里,建設嘉西光伏產業園。其中,可開發用地約120平方公里。同時主動出擊,緊盯與本市產業關聯度較高的大企業、大集團,突出以商招商、園區招商、產業鏈招商、大項目招商。目前,以中利騰暉為代表的12家企業已經入駐,建成、核準在建和開展前期光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突破1000兆瓦。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柳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嘉峪關市圍繞打造“冶金—循環經濟—裝備制造”和“光伏發電—電解鋁—鋁制品加工”兩條千億級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