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前傳出歐盟將對中國、臺灣、日本與馬來西亞展開太陽能產品“反規避”調查一事,后歐盟貿易委員會證實“不展開調查”。但有中國業內人士指出,這只代表“現階段證據不足以成案”,不代表相關調查已經完全中止。
由SolarWorld德國公司與EUProSun所發起的對中貿易控訴包含兩部分:第一,指控中國違背第一波中歐雙反的“限價限量”協議,以低于合約的價格繼續出口太陽能產品至歐洲。第二,指控中國透過臺灣、日本與馬來西亞等第三地廠商來規避價格承諾;因此,若“反規避”成案,后續將針對中國以外的相關第三地課征反規避稅,稅額可能與歐盟在2013年對中國所課的雙反稅相近,約47%~65%。
EnergyTrend先前報導歐盟暫不會對中國展開反規避調查,且歐盟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SolarWorld與EUProSun所提供的)證據不夠確鑿,因此無法采用”,意味現階段的“不予調查”是因證據不足而無法成案。Solarzoom今日報導,中國江蘇有知情人士指出,歐盟在七月曾就中國大廠進行調查,但未發現違反價格協議的明確證據;中國太陽能產品是否確實有透過臺灣、日本、馬來西亞等地轉口或設廠方式來規避的事實,也還在調查中。
中國廠商是否違規,現仍各說各話。歐盟貿易委員會目前所掌握的證據仍不足以就違反價格協議與反規避等情事成立新的調查案,但EUProSun仍可能繼續提出新證據,歐盟也可能繼續調查是否有確切的違約與規避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