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赴浙江嘉興調研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吳新雄實地察看了福萊特8.4兆瓦、中節能1.9兆瓦等工業園區大型企業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以及分布式光伏并網技術研究院集中監測運維管理中心,并與有關政府部門、開發區管委會和企業代表深入交流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毛光烈,浙江省政府有關部門、嘉興市政府和國家能源局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最新發布的全球新能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了12WG,同比增長232%,占2013年全球光伏發電新增容量31.2%。與歐洲2013年光伏新增發電相比,中國2013年光伏新增發電裝機容量接近歐洲總和,意味著中國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2013年德國光伏新增發電容量占2013年全球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的比重為8.5%。
2013年,我國光伏新增發電容量中,93.81%是光伏發電,6.19%是分布式光伏。截止2013年底,我國共有741個大型并網發電項目,60%以上分布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光伏電站累計裝機容量靠前的三個地方分別為甘肅、青海和新建地區。分布式光伏發電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并網容量排名前三的地區分別為浙江省、廣東和河北省。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可以分為并網式發電系統、分布式發電系統和獨立光伏發電系統。不論哪個系統光伏發電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太陽能電池方陣、充放電控制器、逆變器、蓄電池組、交流配電柜以及太能用跟蹤控制系統。在光伏發電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太陽能電池方陣是組成部分中最為重要的部分。
太陽能電池方陣的作用是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按照原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多晶硅太陽能電池、非晶硅太陽能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三種。我國目前的光伏式發電系統中,單晶和多晶電池用量最大。因此由以上分析可知,光伏發電行業與晶硅制造行業的發展緊密相聯。光伏行業的發展會直接帶動晶硅制作行業的發展。
光伏發電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1、華北、華中以及華東地區供電缺口加大
201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為5.3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5%。根據2013年和2014年一季度我國用電情況,結合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淘汰產能過剩的落后產業以及高溫天氣對用電量的需求情況,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14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5%左右。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光伏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全社會用電增長速度較快,受跨區域輸電通道能力制約、環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南方炎熱天氣的因素,我國華北、華中以及華東地區供電缺口明顯,供電缺口有加大的趨勢。
2014年山東省用電缺口將達到600萬千瓦,江西省用電缺點達到200萬千瓦,江蘇省用電缺口達到了1000萬千瓦。光伏發電產業報告認為,區域供電不平衡,對分布式光伏發電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5到10年,我國分布式光伏發每年電新增裝機容量在50%以上。
2、電力產業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發電
《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在分布式能源領域進行重點改革,完善有利于可再生能源良性發展、分布式能源推廣應用的管理體制促進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無歧視、無障礙并網機制。國務院2013年7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判斷認為,光伏產業是全球能源科技和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也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并且重點鼓勵各類電力用戶按照“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方式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2013年11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解決了用戶使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具體問題。
2014年5月,上海新能源發電政策出臺,分布式光伏的“度電補貼”金額為工商業用戶0.25元/千瓦時,個人用戶0.4元/千瓦時。2014年2月,天津市首個地面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運營,每年可發出約1110萬千瓦時清潔的電力,以運營20年計算,累計總發電量可達約22200萬千瓦時。從2013年4月16日,陜西省首家分布式電源項目正式并網發電以來,陜西并網發電的分布式電源項目已達11個,裝機容量達到2.21萬千瓦。2014年6月,江蘇“賣電第一人”朱啟杰并網發電一周年,迄今發電6000千瓦時,除滿足自己家庭用電需求外,另外獲利4449元。
光伏發電行業的發展帶動上游晶硅制作行業的發展
我國多晶硅制造行業的發展經歷了2012年的“寒冬”以來,光伏發電行業的發展帶動2013年多晶硅行業的復蘇。光伏發電行業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為8.4萬噸,同比增長18.3%,多晶硅的價格自2013年9月以來出現反彈,至2014年4月上旬,價格上漲了20%以上,達到了165元/千克。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多晶硅行業的集中度會進一步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