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7月份開始,株洲正式啟動配網自動化建設。配電自動化建成之后,故障隔離時間將縮短為5分鐘以內,極大地提高電力搶修效率。同時,配電自動化改造完成后,電壓合格率及供電可靠性將實現99.99%,市民用電更可靠。
記者從國網株洲供電公司今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繼去年年底,長沙的配網自動化建設改造通過國家電網驗收,今年,株洲被列入全國30個非重點城市配電網建設與管理提質的城市之一,成為湖南繼省會長沙之后第二個將啟動配網自動化建設的市州。該項目被納入了株洲市2014年“五個十”項目重點工程。
提高供電可靠性
城市配電網是指電壓等級為10千伏以下的電網,是將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戶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城市配電網具有網絡密集、維護復雜等特點。
近年來,株洲市用電負荷快速增長,以往,由于歷史原因造成的“重電源、重主網、輕配網”的建設思路,使得城市配電網絡在設備硬件、信息控制、故障隔離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配電自動化系統是智能電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新興的技術,配網自動化運用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及電子技術實現對配網運行狀況的實時監控、快速響應及智能化管理,以提高城市配網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性水平。
株洲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候繼輝說,配網自動化項目全面建成后,線路一旦出現故障或因外力破壞引起停電,故障隔離時間可由原來的30分鐘甚至更久縮短為5分鐘以內,且可避免因支線故障造成全線停電,進一步提高搶修效率。同時,電壓合格率及供電可靠性將實現99.99%,這意味著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停電時間、停電的次數將大幅減少,市民們能夠用上放心電、舒心電。
2018年株洲地區完成建設
株洲供電公司建設部副主任張堯介紹,國網株洲供電公司第一期計劃投入8500余萬元,首先在株洲市天元區的核心區域開展配電自動化建設。由神農大道、濱江路、黃山路包圍的天元區核心區域,占地面積約為10.5平方公里,總供電人口約14萬人,是配網自動化項目實施的第一階段區域。
第二階段區域為蘆淞區、云龍示范區內的配電自動化建設,預計將于2015年完成;第三階段區域為城區剩下的區域、縣城區以及農村地區的配電自動化建設,計劃2016至2018年三年時間完成。
為了不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電力施工隊將采用合理安排調度方式、清早6點前開工、零點檢修、提高施工效率等方法,盡量減少停電對市民的影響。
然而,由于施工時間跨度長、施工范圍履蓋大,還是會對部分客戶造成停電影響。針對這一情況,國網株洲供電公司將嚴格做好停電提前通知工作,把停電時間、停電范圍提前在報紙、電視、網站和株洲供電公司官方網站、官方微博上進行發布,同時也請市民多多諒解,株洲供電公司黨委書記蔣晏如說。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