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本土機器人優勢初顯 角逐世界大舞臺

時間:2014-07-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即將成為世界第一,但這個市場卻被外資品牌把持。來自清華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本土品牌工業機器人與外資品牌相比,競爭力仍有較大差距。

今年4月中旬,國際機器人聯合會(FIR)英文官網最醒目的簡訊是關于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加入FIR的消息。

實際上,FIR一直看好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據其統計,2008-201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平均每年安裝量約15000臺,即使在全球經濟蕭條的2009年,銷量也在逆勢增長。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并預言稱,中國或在2016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到時,中國國內工業機器人年供應量將超過2萬臺,保有量將超過13萬臺。

在國內,另一個制造大省浙江正在如火如荼地實施機器換人工程,計劃未來5年,每年實施5000個機器換人項目,實現5000億元的機器換人投資,除此之外,中國還有12個城市成立了機器人產業園,從長三角到珠三角,從政策補貼到產業園的建設,工業機器人在中國都迎來了空前的熱度。

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陳新度教授表示,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遞減效應,人力成本的上升某種程度上開始超越過機器成本,從而引發企業打破生產慣性改變成自動化生產。

大企業升級換代需求強烈

相比較于小企業對于更換生產線所需資金的憂慮,大企業對更新換代的需求更為強烈。在所有的行業中,汽車工業、汽車零部件工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占了一大半,除此之外,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也渴望擁有工業機器人來為替代成本日益上升的流水線工人。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早在1969年便啟用了21臺工業機器人組成了焊接轎車車身的自動生產線,歐美各工業發達國家都很重視研制和應用工業機器人。而早期,我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一度還是手工焊、專機焊。

在廣東地區,廣汽集團也是工業機器人最早使用的一批企業之一,廣汽豐田焊裝車間導入的便是豐田最新的GBL(GLOBALBODYLINE)線,采用最新的焊接機器人,自動化程度高達47.6%,廣州本田4個車間用發那科弧焊機器人共26臺。

江淮汽車戰略與市場管理部副部長張先華對記者表示,按1名工人一年工資至少需要5萬元計算,1天按照8至9個小時的工作時間,一條生產線需要兩班倒,耗費的人力成本在10萬元/年左右。但普通機器人產品在十幾萬元左右,而且機器人可以24小時生產,生產效率更高,此外在例如涂裝、焊接這些高危工序,用機器人替代工人生產,也可以降低工人受傷的風險。

以美的空調為例,美的空調在制造環節將依靠自動化設備、機器人來提升人員效率和產品質量,生產員工將由2011年的5萬人減至2014年的2.5萬人,這些崗位都將由機器代替。

今年2月份,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郭臺銘透露,其正與谷歌方面會晤,這家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與互聯網搜索巨頭谷歌的合作對象正是機器人。這并不是富士康第一次表示要發展工業機器人來替代工人,2011年,郭臺銘便公開表示,富士康將以日產千臺的速度制造30萬臺機器人,用于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希望到2014年裝配100萬臺機械臂,在5到10年內看到首批完全自動化的工廠。

國有機器人品牌逐漸崛起

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即將成為世界第一,但這個市場卻被外資品牌把持。來自清華大學的一份研究顯示,本土品牌工業機器人與外資品牌相比,競爭力仍有較大差距。2012年,外資品牌占到中國工業機器人單元產品總銷量的96%,其中,發那科、安川電機、庫卡、ABB四巨頭就占到53.8%。

在整個機器人產業鏈上,主要的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設備制造廠和下游行業應用這三大塊中,國內企業目前主要集中為系統集成商,實現下游應用,即通過對國外采購的機器人,為下游客戶進行相應的方案設計,實現利潤。而產業鏈上游無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撐,關鍵零部件方面仍遠遠落后于外國企業,因此長期受制于人。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國內企業在減速器這一機器人關節部位的關鍵元器件普遍依賴于進口,“減速器是制約國產工業機器人成本的重要因素,研究減速器,不僅僅需要好的設備,更要有好的材料和工藝,材料需要絕對的耐磨。而這些不是一時半會兒可以趕上國外的技術的。”

不過目前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去年9月,巨輪股份宣布在RV減速器的技術攻關上已取得進展,接受記者采訪的廣州數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宋健也表示,公司已于2012年研發出了工業機器人的關鍵零件減速器的樣機,到目前為止已經售出了100多套,平均價格為國外同型號的三分之一。

據了解,技術壁壘再加上需求旺盛,國外的工業機器人價格往往并不便宜。國外一個機器人本體的價格平均會比國產的價格高上5萬到15萬元,根據負載的不同價格略有差別。廣州數控的銷售經理林志強告訴記者,近些年國外機器人的售賣策略有所變化,其逐漸降低整機價格,吸引企業購買,而后續的維護配件費用卻很高。

“我們現在的優勢一個是性價比,還有一個是售后。我們的售價比某些機器人制造成本還要低,因為我們自主研發,成本可控,有的廠家只研發一項,其余的配件需要購買,成本降不下來,匹配性也會存在問題。”廣州數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宋健告訴記者,在廣東地區,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投資都有興趣,但是如果成本太大,一年投三四十萬元的話,客戶基本很難接受。

據宋健介紹,一些大的合資企業,自動化生產線建立的較早,已經習慣了使用國外的設備,但是為了成本的考量,大企業目前也尋求與國內的工業機器人合作,“他們會做一個分類來區別,要求可靠性高、精密度高的,還是會使用國外的機器人,另一方面,一些基本的技術、比如焊接等會跟我們合作。”

去年,廣州數控便為廣汽集團的配件廠提供了4臺焊接機器人,這并不是廣州數控第一次和汽車廠商合作,在前年,他們和華晨寶馬、比亞迪也有過類似的合作,為對方提供了一整套涂膠機器人。“雖然總量不大,但是苗頭挺好,以前他們會用發那科、庫卡、ABB等國外品牌。”

難題:引入機器人短期成本大增

中小企業難承受

但他們公司的流動資金只有30萬元左右,很多資金都壓在貨款上,如果貿然將這筆錢拿出來采購機器人設備,萬一銷售不好,很可能置企業于死地。

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黃興以該院生產的機器人產品為例說,機器手售價在6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一臺沖壓生產線機器人可頂替2名工人同時工作,“長久下去,可以給企業節省不少人工成本”。不過,他同時表示,“一條沖壓生產線可能需要十幾臺這樣的機器人,即便按10臺計算,最低消費也要60萬元,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講,很難一下子拿出這么多資金來。”

而更重要的是,“一家企業將生產先換成機器人,并不是買幾個零部件替換這么簡單。”廣州數控技術總部辦公室主任蔣米仁補充稱,購買新型機器后,一些產品工藝需要更新,并根據工藝特點增加一些配套設備以及配備一批有知識有技術的人來操作。有時候一條生產線的投資中機器人只占到10%,其余大部分是外圍設備成本。

來自佛山里水的一家民營家具生產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他從去年已經有想法引進一條小型的噴涂機器人生產線,但他們公司的流動資金只有30萬元左右,很多資金都壓在貨款上,如果貿然將這筆錢拿出來采購機器人設備,萬一銷售不好,很可能置企業于死地。

黃興也表示,除了政府通過政策扶持以外,促使中小企業決心生產模式升級的最主要因素是實體經濟是否復蘇。

更多資訊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