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中國中關村機器人科技運動會執行主席李云飛
選手在進行多旋翼無人機對抗項目的訓練。
為加強機器人產業的人才儲備,“第一屆中國中關村機器人科技運動會”將于11月燃起戰火。本屆機器人科運會將設高額獎金,助推科技成果轉化,并為高素質人才就業開拓新路。隨著機器人時代的到來,機器人教育應作為學科教育,納入課堂教學。
背景
機器人將成主干產業
機器人是一個集機械設計、電子、控制、傳感、材料等多學科于一體的交叉學科,是高科技產品化最形象的代表,在某種程度上機器人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個國家綜合技術實力的強弱。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6月9日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到“機器人革命”的話題,這有望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一個切入點和重要增長點,將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而且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機器人革命”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
為了加強中國機器人產業的人才培養和儲備,“第一屆中國中關村機器人科技運動會”應運而生,并將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北京舉辦。據機器人科運會執行主席李云飛表示,機器人賽事以科技含量高、學科跨度寬、參與面廣和展示性強等特點在國際上有著很強的影響力,是科學家、工程師等創新人才培養很好的載體。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海淀區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眾多,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等優勢,成為機器人科運會的舉辦地。多年來,海淀區中小學的科技教育也始終在全國具有示范作用,每年在全市及全國機器人大賽中獲得的獎牌總數位居前列,這也為機器人科運會提供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和人才技術基礎。
特色
高額獎金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本屆機器人科運會各類獎金總額突破500萬元人民幣,對此李云飛表示,設置高額獎金的目的有兩個方面:首先是為了創造一種激勵機制。本次科運會的主題是:運動炫科技,智慧贏未來。主辦方希望通過這種高額度的獎勵,激勵全國初中、高中、高等院校(含軍隊院校)、培訓機構、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參與到發展我國的“機器人革命”中來,在未來的機器人高科技競爭中展現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轉化為現實。
機器人是高科技產品。從創意、研發、調試到完善直到進入市場,為國家所用,為社會公眾所用,是個轉化過程。這個轉化過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以往的各類競賽,過多重視精神榮譽獎勵,而忽視通過資金幫助獲獎者把自己的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本屆機器人科技運動會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重視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設立高額獎金就是通過高科技賽事,探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新路,海淀科協在政策層面和經濟上都將大力扶持參與者。
影響
打造專業人才就業平臺
本次機器人科運會不僅可以豐富全民健體健智運動的內容,提升科學素質,創新中國社會體育運動的發展,還能為培養選拔高科技創新人才尤其是未來科學家、工程師等國家需要的科技領軍人才探索經驗。
同時,科運會還對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李云飛表示,機器人可以運用到國民經濟和公眾生活各個領域。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機器人技術相互融合的步伐加快,軍用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家政服務機器人已經成為現實,有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已具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思維和學習能力。國際上有輿論認為,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可以說,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角是機器人。
打造專業人才的就業平臺,為實現高素質人才就業探索新路是本屆機器人科技運動會的特色之一。中國機器人運動工委會預測,未來十年,全國范圍內可發展培訓中心、培訓基地一萬家,預計可提供50萬左右專業輔導員的崗位,35萬左右的裁判員、教練員等相關的專業人才需求。同時,主辦方將招募大量在校大學生參與科運會,推動大學生就業。
大賽亮點
各類獎勵總額突破500萬元
本屆機器人科運會獎金總額突破500萬元人民幣,預選賽和總決賽均設重獎。其中,多旋翼無人機隊伍爭霸賽預選賽(常規賽)獎金標準:青少組、成年組分別為第一名10萬元,第二名5萬元,第三名2萬元;總決賽(常規賽)獎金標準:青少組第一名50萬元,第二名15萬元,第三名8萬元;成年組第一名100萬元,第二名20萬元,第三名10萬元。動物機器人投球比賽(創意賽)獎金標準為:第一名50萬元,第二名10萬元,第三名5萬元。
對話
第一屆中國中關村機器人科技運動會執行主席李云飛
機器人科技教育應納入課堂教學
京華教育:機器人領域目前的現狀如何?
李云飛:可以說,目前人類已經悄然進入機器人時代。在“人物一體”的機器人時代,達爾文所說的“適者生存”競爭法則更為凸顯,凸顯的核心是創造力的競爭。這樣的競爭已經開始,而且引發競爭的是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他們很重視機器人這一戰略高新技術,他們在國防軍事、智能裝備制造、資源開發和生活服務領域,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都很大。我國在機器人領域,與他們有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思想認知不到位,缺乏戰略思維;創造性人才缺乏,自主研發能力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產學研用沒有形成一個生態鏈,脫節現象嚴重;個性化的創新體系和協同化的創新體系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必須有憂患意識。
京華教育:機器人作為科技教育的分支,在發展中會遇到哪些困難?
李云飛:根本的困難是我們對教育制度的把握出現方向錯位、制度錯位。我們的教育在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素質教育方面存在缺失,而機器人是我們人類創造創新智慧的集合體。中國要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機器人革命”中取得主動權甚至主導權,核心要在培養和增強國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上做文章。目前,在我國,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為載體的科技教育,雖然已在大中城市的部分學校開展,但總體而言是零散的,還談不上系統。即使是在基礎教育發達的地區,也沒有系統的科技教材和真正意義上的專業科技教師人才。機器人作為科技教育的重要方向,目前最大的困難是缺乏專業科技教師人才及相應的機器人教材。
京華教育:這些困難應該如何解決?
李云飛:我覺得,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機器人科技教育進行頂層規劃設計。頂層規劃設計是思想引領。在世界范圍內,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競爭的背后是思想競爭。在機器人科技教育領域,我們的思想不能落后于發達國家。現在,全國的中小學每年都有機器人大賽,但那些器材和標準都是外國的。我們必須在思想上有所超越。二是正確把握教育改革的度。這個度的中心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培養。應當把機器人科技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小學、中學、大學課程,為國家培養大批機器人專業人才。機器人科技教育也應當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從小在“玩”中學習和熏陶。三是建設大中小學校機器人專業教師隊伍。目前,在中小學,科技教師基本上是兼職,今后應當改為專職。機器人學一定是一門學科。在滿地跑的“機器人革命”時代,缺乏機器人學科的專業老師只會受制于人。
京華教育: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初中、高中、大學),如何推廣機器人教育?對學生有何好處?
李云飛:推廣機器人教育,首先要制度先行。制度就是制定的那個度。這個度,學校必須執行。這方面,我認為機器人科技教育立法具有全局意義和戰略意義。把機器人科技教育納入課堂教學而不是課外教育。其次,機器人科技教育應當堅持分類指導,關鍵是教材體系的開發建設應當根據不同年齡,因材施教。我國目前的學校教育更多是靜態教育,學生們動手能力差。機器人科技教育的核心是人機互動,強調動態。這會為學生打開創造性思維、提升創造力的通道,必然會受到歡迎。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