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發展特高壓 速度取決于霧霾壓力

時間:2014-06-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展望未來,特高壓技術也將不斷成熟,從稚嫩小苗長成參天大樹。如果未來的跨國、洲際甚至更大范圍的能源網絡可以成為現實,那么中國的特高壓技術將發揮引領作用。對習慣了向國外學習的中國而言,已經到了自己創新、自己創造、領先世界的時候,特高壓至少應該是一個機會。

今年以來,國家高層多次對跨區輸電和緩解霧霾作出指示,社會各界對加快發展特高壓的關注陡然升溫。發展特高壓,科學的態度是:既不能過于激進,大批量快速發展,也不一味否定。應該讓事實說話、可以讓實踐檢驗。

速度取決于霧霾壓力

從經濟性考慮,發展特高壓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距離,第二是電量,二者同時滿足,才具有經濟性。從國際范圍來看,日本、俄羅斯之所以未能商業化運行特高壓電網,如果猜測一下原因,日本可能是由于其國土面積太小,是距離不夠的問題;俄羅斯距離夠,可能是輸送量(電力需要)不夠的問題。而美國雖有足夠的距離和量,但各州之間環保標準的不一致和州立法獨立,可能也制約了特高壓的發展。

對中國而言,由于能源資源和耗能中心的逆向分布,發展特高壓擁有市場需求(輸送量和距離),再加上合適的政治和社會體制,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使得中國在特高壓發展上,可能比其他國家的機會更好些。但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和速度發展、如何科學發展,則是應該討論的問題。

在必要性方面,除了考慮特高壓技術進步,還要考慮社會發展的其他因素,因為考慮其他因素可以增加特高壓的經濟性。目前霧霾治理或許是特高壓實現“突破”的一個契機。甚至可以說,發展特高壓與霧霾治理的迫切程度直接相關。沿用過去逐條線路單獨審批的模式,特高壓發展速度比較慢,在治理霧霾壓力之下,目前審批方式或許已經改變。比如近期打捆審批特高壓,既可能是項目審批方式改革,也可能是特高壓比較好的機會。如果以電代煤作為治霾一個方式被認可的話,如果霧霾治理時間上更為迫切,未來特高壓發展或許還有進一步加快的可能。

以電代煤是很好方向

政府以往的節能減排目標比較抽象,而霧霾大家天天可以看到,因此治理比較迫切。我國目前還只具備區域性治理霧霾的能力,全國范圍治理的條件不夠。但是,對于我國東部比較發達省份而言,空氣污染可以得到有效治理,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煤炭替代。綜合我國各種能源類型來看,對治理霧霾來說,天然氣的短期作用并不樂觀,因為中國資源稟賦決定了缺氣的現實,即使考慮到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也要等到2018年,因此快速治理霧霾,天然氣也恐怕難當大任。此外,由于核電的建設周期長,目前風電太陽能規模比較小。所以在東部消費終端“以電代煤”治理霧霾,應該是一個見效比較快的辦法,這也為特高壓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國的電煤消費大致是煤炭總消費的50%,中國火電與世界火電效率最高的國家(日本、韓國)還存在不大的差距,但是中國火電效率提高趨勢非常明顯,日韓的發電效率已基本趨于平穩。另一方面,中國電力減排措施也是執行最好,中國的燃煤電廠環保建設堪稱“奇跡”。目前全國建成燃煤脫硫機組共4659臺,總裝機容量7.18億千瓦,占燃煤裝機總容量的比例高達92%,比2011年美國高出了30%以上,2013年底電力脫硫達到95%左右。所以煤炭排放問題可能更多的來自消費的另外一半,即非電消費領域的煤炭,包括煉鋼、水泥用煤等。從這個意義上講,以電代煤,可能也是我國治理霧霾的一個重要方面。

讓事實說話

發展特高壓的科學態度應該是,少一些猜測性的爭論,多一些扎扎實實的研究。例如,今后中長期的中國經濟發展如何發揮特高壓電網作用、保證安全?如何更好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能源效率?輸煤與輸電的“黃金”比例應如何確定等等。對于另外一些問題,比如安全性、經濟性等問題,事實上可以逐步讓實踐檢驗、讓事實說話,畢竟理論模型有很多的假定條件。

以投資的經濟性為例,可以對目前運行的幾條線路展開評估,觀察其經濟性和運行狀況等,如果有問題,具體分析原因。通過理性的指標來考核分析,然后明確發展特高壓的實際必要性和可行性。盡量避免僅憑純實驗數據的討論,對現實中已在運行的項目,為什么不對其運行效果進行評估?

在供電安全方面,無論是國家主管部門,還是國家電網公司都應該非常重視特高壓的安全性。因為作為第一責任人,國家電網公司應該對特高壓的安全問題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關注。當然,公開討論這一話題是必須的,因為,討論的意義在于會讓國家電網公司對特高壓的種種問題更加關注,兢兢業業把它做好,但是討論需要客觀和理性。

展望未來,特高壓技術也將不斷成熟,從稚嫩小苗長成參天大樹。如果未來的跨國、洲際甚至更大范圍的能源網絡可以成為現實,那么中國的特高壓技術將發揮引領作用。對習慣了向國外學習的中國而言,已經到了自己創新、自己創造、領先世界的時候,特高壓至少應該是一個機會。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