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媒體報道,一個超級“智能電廠”明年將在崇明島建成。該電廠整體方案架構設計已經完成,最大的特色在于,包括風能、光伏、生物能源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將在該電廠內進行有效互補運行。
崇明島擁有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等五種可再生能源,種類多、比例高。到2015年,預計崇明島風電裝機容量為223MW,光伏發電10MW,生物質能發電9MW,并網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占最高負荷的比例將達到48%,將成為一個綠色能源生態島。
然而,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如此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將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電能質量等提出嚴峻的挑戰。從電網安全運行的角度考慮,可再生能源被稱為“垃圾電源”。如何開發和利用好這樣一個綠色能源寶庫,“變廢為寶”就成為一道難題。
國網上海電力于去年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利用為特征的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隨著深入研究,一個新的想法出現了。能否從源頭上就有效減弱可再生能源的隨機特性呢?多能互補等效電廠的理念應運而生。據悉,多能互補等效電廠示范工程將于明年建成,整體裝機容量相當于630MW的常規發電機組。屆時,崇明島的風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不再是電網消納困難的“垃圾能源”,而將成為真正的綠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