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資成本上漲和新興經濟體競爭加劇迫使制造商求助于技術,曾經的“世界工廠”中國已經成為工業機器人的最大買家。2014年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大會正在香港舉行,機器人如何改變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展會上,法國阿爾德巴然公司生產的人工智能機器人NAO能與觀眾互動。這樣的機器人并不多見,該公司中國北方區銷售經理陳觀養解釋說,“機器人”其實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通常來講,有工業機器人,還有這種仿人的機器人,也就是跟人長的一樣的。普通老百姓認為說,機器人嘛應該是個人,其實應用最廣泛的目前還是工業的機械臂,因為它可以幫助很多工廠去完成一些重復的勞動,而且它的效率非常高。這種技術比較成熟,相對簡單。但這種仿人機器人相對復雜。”
“阿特拉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去年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花費了1500萬港幣,約合1186萬元人民幣,購買了一個“阿特拉斯”,希望對他做進一步的軟件研發,以此來推動香港在高端機器人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洪天衛博士表示,香港正在大力推動創新產業的發展。
洪天衛說:“香港政府鼓勵創新,提供工業研發資金。我們主要致力于高端的智能人形機器人,我們希望培育該產業,與大學和企業多合作,尋找更多人才,吸引對機器人技術感興趣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