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復興門外大街2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西門,籌建了4年之久的中國廣電網絡(7.72,0.22,2.93%)公司(簡稱廣電國網)正式掛牌。
注冊資本45億
廣電國網是國有獨資文化企業,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負責組建和代管(注:待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有關政策規定發布后再進一步理順關系),其注冊資本為45億元,由中央財政安排,分兩年到位。
國家工商總局網站登記的資料顯示,廣電國網的經營范圍包括:有線電視網絡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為開展上述業務所進行的技術研究、技術開發、信息咨詢。人事安排方面,廣電國網董事長為原河南省廣電局局長趙景春,總經理為原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梁曉濤。
廣電國網的組建工作歷時4年之久,最早是在“三網融合”(電信網、廣電網與互聯網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提出的。2010年,國務院頒布《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稱2010年至2012年為“三網融合”試點階段,將以廣電與電信業務雙向進入、培育合格市場主體、網絡升級改造為重點,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初步形成適度競爭的產業格局。但之后,由于在監管、架構、人事等問題上波折不斷,廣電國網的建設方案經歷了多次修改,投資規模不斷縮水,掛牌時間也多次推遲。
推進全國一網
按照國家關于加快有線數字電視網絡建設和整合的相關要求,廣電國網將建設全國有線電視網絡互聯互通平臺和運營支撐系統,通過多種措施基本達到“三網融合”的要求。
趙景春表示,以“全國一網”為目標,實現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的全程全網,是廣播電視網絡浴火重生的必然要求。廣電國網在起步階段將突出兩個重點:長期項目是進行全國有線電視網絡互聯互通平臺建設,積極以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支撐,構建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的集成播控和融合服務的云數據平臺;近期項目則是面向終端,盡快篩選幾個短平快起步項目。
>>分析
整合廣電網有難度
通信行業分析師付亮告訴記者,廣電國網掛牌后依然面對重重挑戰。從目前已披露的情況來看,廣電國網的資本較少,且對各地的約束力有限,因此競爭力有限,在越來越多的省級廣電網借殼或申請IPO上市的情況下,廣電國網要想整合全國有線網絡,難度非常大。
在付亮看來,廣電國網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逐漸形成自己的競爭機制、服務平臺,在互聯網時代下帶領廣電系統積極轉型。“掛牌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如何對其職能和職責進行界定,如何制定戰略規劃、整合資源、進行資本運作,才是重點工作。”付亮稱。
難成第四大運營商
在“三網融合”研究專家吳純勇看來,相比移動、聯通和電信這三大運營商,廣電國網面臨“內憂外患”——在內部,有線行業分散、技術層面隔離;在外部,面臨互聯網電視的沖擊。“目前三大運營商幾乎都是‘全業務’,但廣電國網沒有固話、移動業務資質。雖然廣電國網與三大運營商在寬帶上有交集,但不具可比性,因此其短期內成為第四大運營商并不現實。”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按照“三網融合”理念,廣電國網未來不僅要整合各地有線與寬帶網絡,還要將時下熱門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攬入懷中。這意味著廣電國網將“雙向承壓”——不但要與三大運營商競爭,還要面對新興的虛擬運營商的擠壓。在財力方面,廣電國網和三大運營商也不在一個數量級,其45億元的啟動資金,還不及中移動1580億元注冊資本的零頭。
更多資訊請關注低壓電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