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新能源車有可能享受車輛購置稅優惠——近日,國家稅務總局貨物與勞務司副司長林楓介紹,“我們正在積極研究鼓勵購置新能源車的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如果這一政策實施,將是繼國家和地方補貼新能源車之后的又一利好政策,也預示著新能源車購買成本下降,可提高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
此前,針對1.6L及以下排量車型的購置稅優惠政策,曾大幅提高了相應車型的銷量,從而也拉動了汽車消費的整體走高,激勵作用非常明顯。和傳統能源車相比,新能源車在使用中還存在諸多短板,消費者接受程度較低,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若能實施,對推動新能源車消費無疑具有積極作用。
在技術尚不成熟、制造成本過高、續航里程不夠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雖然經過多層面的大力推廣,但新能源車,特別是電動汽車消費目前還處于微量狀態。沒有銷量支撐,新能源車產業無法前行,推動新能源車消費才能從根本上推動這一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在研發、生產領域,新能源車受到了極大重視,但在消費層面還未打開局面,推動消費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點。彌補新能源車的短板是推廣的首要任務,除技術層面之外,可以從減輕消費者購買和使用成本,以及提高使用便捷性等方面推動新能源車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目前,大部分新能源車在補貼之后,價格在10萬到20萬元之間,這一區間的消費群體對價格敏感程度較高,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減輕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從而使其價格具有競爭力,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若能實施,其價格就更具有優勢;使用成本低是新能源車的主要賣點,除此之外如果可以依據其能源消耗量,給予適度的車船稅、保險、停車費等使用成本優惠,示范效應會進一步帶動消費。
除購買成本之外,“電動汽車里程焦慮”是影響其銷量的主要原因,在電池技術尚未有根本性突破的前提下,可以動員各方力量建設充電樁(充電墻盒),如商場、寫字樓等社會停車場等處,甚至可以在路邊大量建設充電樁,基本可以消除消費者的里程焦慮,同時也能緩解家庭充電難的現狀。大面積建設充電樁需要巨大的投資,這可以通過市場解決,制定好游戲規則,各方都可以參與。
推動并發展新能源車已有廣泛共識,這其中關鍵是需要消費者的認知和認同,想其所想,提升新能源車的親和度是走近消費者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