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技術前沿 > 資訊詳情

猴子用“意念”指揮機器人 為行動障礙病人帶福音

時間:2008-05-31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機器人的手臂模仿人類建造,連著肩膀,有肘,但是只有兩只手指。

編者按:猴子用“意念”指揮機器人 為行動障礙病人帶福音,機器人的手臂模仿人類建造,連著肩膀,有肘,但是只有兩只手指。猴子的手臂被綁起來,不能自由獲取食物,它們要想得到食物,必須借助外力。 據《紐約時報》5月29日報道,美國《自然》雜志5月28號在網上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稱,在猴子的腦中置入微型傳感器,猴子就可以控制機器人的手臂,指示機器人幫自己“干活”。這個研究表明了動物神經和復雜機器的結合是可能的,這將為因腦部和脊髓受傷、帕金森癥、老年癡呆癥等生活無法自理的病人帶來福音。這份報告將發表在本期的《自然》雜志上。
猴子用“意念”指揮機器人拿食物給自己吃
猴子的想法,機器人的行動 機器人的手臂模仿人類建造,連著肩膀,有肘,但是只有兩只手指。猴子的手臂被綁起來,不能自由獲取食物,它們要想得到食物,必須借助外力。 在猴子的頭骨下方的運動皮層,科學家植入一個雀斑大小的傳感器。運動皮層是神經中樞向胳膊和手指下達運動命令的細胞區。傳感器由100個微型電極構成,每個電極都與一個神經元連接,電極另一端的導線通向一臺電腦。 外置的電腦收集這100個神經元細胞發出的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轉化為電子指令,同時傳達給機器人的手臂。最初是科學家利用電腦幫助猴子發出命令,移動機器人的手臂,讓它們學會生物反饋。 幾天后,猴子就不需要人們的幫助了。它們穩穩當當地端坐在椅子上,動用自己的思想,通過外置電腦的傳達,熟練地指揮機器人伸出手臂,幫它們拿葡萄、藥屬葵等食物,和科學家放在它們眼前搖擺不定的東西。這一過程的困難在于每個神經元細胞都有自己想要選擇的移動方向,“你需要弄清楚猴子究竟想往哪個方向移動”,試驗人員說。 最后,猴子只用花費原來三分之二的時間就可以把食物吃進嘴里。猴子學會在靠近食物的時候,要把機器人的兩只手指張開,拿食物的時候要適當地捏緊手指,把食物放進嘴的時候又要松開手指。它們可以自由控制機器人的行動,順暢、自然地把吃東西。 行動障礙病人的福音 這項研究由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不同專業的專家完成,在美國生物醫學和工程研究中心進行。試驗選取猴子是因為它們的腦部結構與人類最為相似,而且猴子學習能力強。雖然對腦部受損的人來講,人腦控制行動的彌補方法在實踐上還沒有取得成果,但是這個試驗表明這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 在以前的一個試驗中,一個癱瘓多年的病人,通過腦波就可以控制電腦屏幕上一個指針。另外一個試驗中,靈長類動物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就可以移動機器人的手臂、手指,控制機器人在踏車和其他小型機器上活動。 新的實驗無疑又向前進了一大步,在這個實驗中,猴子已經習慣將機器人的手臂當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利用,而且與神經活動同時同步。 科學家評價說,這個發現對那些腦部、脊髓受傷的人和截肢患者,特別是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歸來的受傷老兵,甚至是癱瘓病人、帕金森癥、老年癡呆癥患者的治療,都有很大的意義。威廉姆. 希德克斯是研究小組的主任,他說,“這項試驗總結了以前的試驗成果,將會為某些病癥提供新的補救方法。” 布朗大學人腦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約翰.多諾霍說,“這份報告很重要,它全面解釋了僅僅通過腦部活動,動物與復雜的機器結合在了一起。”科學家說,實驗的短期目標是為全癱患者制造這樣的機器,最終目標是了解人腦的復雜結構。 “給機器人安上關節和靈活的手指” 報告的合作者、主要的研究人之一、匹茲堡大學的神經生物學教授安德魯.施瓦茨說:“在現實的世界,事情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發展。有很多情況我們無法預料,比如說食物粘在手上,或者食物滑落,這些我們都無法編寫進電腦程序中。但是猴子可以適應這些情況,它們會舔站在機器人手指上的食物,會把食物硬塞進嘴里,好像是在使用自己的手臂一樣。” 這項方法要進入實踐領域,還有幾個障礙:移植入人腦的感應器的作用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科學家也無法解釋其中的原因;用于讀取、轉換神經信息的設備需要全天候的監視和校正,而且至今沒有發現不植入人腦皮層、也能夠成功運行的無線設備。此外,機器人手臂的精確度也需要改進。施瓦茨說,“真正的病人需要機器人做的事情是扣扣子,拉拉鏈,所以我們必須給機器人手臂安裝上關節和更靈活的手指。” 很多科學家都在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而猴子在試驗中表現出來的快速的學習能力讓科學家相信,大腦要控制身體某部位的運動,只需要對應的神經中樞發出指令就可以了,神經中樞沒有必要精確地控制每一塊肌肉,而且,只要100個神經元細胞就可以控制機器人手臂和手指的活動。這讓科學家對這個方法進入實踐充滿了信心。 蒙特利爾大學的神經學家約翰.卡拉斯卡,將在本期《自然》雜志上發表文章稱:如果這些惱人的問題都解決了,科學家可能會發現在比人腦頭骨下的運動皮層可以更準確、更敏感地控制外部機器的區域。這樣,病人不僅可以通過“同步指令”的機器活動,還可以以一種更自然、更真實的方式表達完整的思想,更順暢地用機器代替他們的生活。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