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山東造紙業的鳳凰涅槃:核心競爭力全國居首

時間:2014-05-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在去年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傳統產業通過產品設計、技術裝備、工藝路線和企業管理、營銷策略的創新和變革,完全可以煥發生機。郭樹清省長在今年省人代會上發問:堆積如山的紙張,能不能轉化為高檔印刷品和精美包裝?這引起山東造紙業的深思:作為“中國造紙第一大省”,山東造紙業亟待“鳳凰涅槃”。

“實現山東造紙業的‘鳳凰涅槃’,關鍵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加速傳統產業的轉調升級。”省發改委負責人說。

轉型不是簡單的另起爐灶

“山東造紙業先天條件不足,缺水、缺樹、缺原材料。而且,最近20年紙價幾乎沒漲,以書寫紙約5500元/噸的價格為例,現在的出廠價和20年前相比,漲幅不超過10%。”山東省造紙行業協會理事長王澤鳳一開口就直指問題。

很難想象,作為造紙產量和主要經濟指標連續18年位居全國前列的山東造紙業,竟然是在這樣的前提下發展起來的。

4月底,在晨鳴紙業年產60萬噸白牛卡紙工廠的原料場,記者看到,被壓縮成了一個個一米見方的紙塊,整齊地堆砌成一堵堵“廢紙墻”。公司副總經理王景坤向記者介紹:“按產能60萬噸/年計算,白牛卡紙工廠每年可消耗70多萬噸廢紙。數據顯示,一噸廢紙=800千克再生紙=20棵大樹。照此計算,企業每年即可節約樹木1000多萬棵。我右手拿的這種包裝箱,就是由我左手拿的這種廢紙箱制成的。”

“我省每年秸稈產量7000萬噸,如果企業不用,這就是廢物,甚至焚燒后還會帶來污染,但是如果用來造紙,就是我們寶貴的原材料。”王澤鳳說。

泉林紙業正在用行動變廢為寶,他們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構建起以“一草三用”和“生產過程污染物資源化”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模式。公司副總經理賈明昊介紹,“整個循環經濟產業鏈,草漿不再用來生產質量差的低檔紙產品,而是升級為高檔紙品的生產原料;普遍視為處理難題的黑液,成為了附加值高的黃腐酸;不能進入制漿系統的葉、節、穗、麥糠等雜質,經發酵用于制造基質;污濁的生產廢水經過凈化,又成為了水資源被再次利用。”

“實現轉型發展,不是簡單的另起爐灶,必須立足現有基礎,突出特色優勢,依托傳統產業的技術積累、制造能力和組織架構,通過揚棄納新,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強持續發展后勁。”省發改委負責人說。

山東造紙,經過一次次揚棄納新,已從造紙大省變為造紙強省。全省造紙工業行業總規模和核心競爭力多年位居全國首位,大型造紙企業生產裝備整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先進產能占70%以上,目前已成為全亞洲重要的漿紙產業基地;產能規模、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占全國的近五分之一,連續18年領跑全國。通過兼并重組,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企業數量從最多時的千余家壓減到約200家,2012年,“中國造紙企業十強”中,我省6家入選,“中國造紙企業產量30強”中我省占了近三分之一。

依靠自主創新提升價值鏈

“息稅前利潤47%,內部收益率超過13%,就連日本人都費解我們是怎么做到的。”太陽紙業副總裁應廣東告訴記者,“一家日本企業曾以‘供應商’的名義來‘偷學’我們的技術。”

讓國外紙企“惦記”的,是太陽紙業全球首創的溶解漿連續蒸煮技術。這項技術成功地從溶解漿的水解液中提煉出了食品級的木糖、木糖醇,以及飼料級的木瓜糖,從而成為世界首家采用該工藝生產生物質食品級添加劑的企業,填補了世界空白。其實木糖產品只是溶解漿的副產品。溶解漿作為一種用于生產高純度生態纖維的特種化學漿,主要用于紡織原材料制造,絕大部分賣給了紡織企業,用來生產制造高檔服裝。 

“每噸漿的成本是9000元,通過‘拉絲’成服裝面料后,價格翻了一番。”應廣東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

據悉,金蔡倫紙業由銷售原紙向印刷、銷售書籍產品轉變,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和經濟效益;魯南紙業開發出的無紡布壁紙原紙打破了進口紙的壟斷地位;把紙尿褲質量做到世界領先的東順集團,則正在論證開發國內尚屬空白的一次性無菌貼身內衣……

“拉長產業鏈條,關鍵在人才。”王澤鳳告訴記者,“業內養一個專業博士,一年至少需要50萬元,這對企業來說是筆不小的費用。國外的企業在價格制定時,就提取了研發基金,但國內卻提不出來。主要是國內紙企主營產品毛利率較國外低,而高附加值產品雖然近幾年有進步,但還處于初期。新技術離工業化發展,還有那么一步之遙。”

多元發展不能靠買靠研發

曾經“一個企業污染一條河流”的山東造紙業,在嚴于原國家環保標準三四倍的山東環保標準倒逼下,斷尾求生,部分企業不僅外排水關鍵指標優于發達國家的木漿環保標準,而且成為行業產品標準參與制定者。

去年,泉林“秸稈清潔制漿及其廢液肥料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獲得“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這是近10年來我國造紙行業獲得的唯一一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項,5個主要技術發明點,均為行業首創。山東造紙業又一次引領了未來行業發展的新標準。

據統計,我省重點紙業參與制修訂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20多項,有10多項技術和產品榮獲國家、省級科技進步獎。

“山東造紙歷程,給其他產業提供了借鑒,是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的一個范例,經過持續不斷的自我創新,逐步實現了產業鏈拉長、價值鏈提升和財稅鏈回報,為我省今后的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省發改委負責人說。

我省造紙業也在反思:這一“近十年來我國造紙行業的唯一發明獎項”,又何嘗不反映了造紙業在技術突破上的窘境?

居安必須思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說,能耗占造紙企業總成本的15%~35%,過去近10年,我國噸紙漿平均綜合能耗,盡管由550千克標煤(下同)大幅降至450,但還遠落后于國際“最佳實踐”能耗值。

記者從“國內外主要漿、紙品種能耗限額參考值”看到,以木漿新聞紙為例,我國的標準是噸紙530,而國際最佳實踐是244;廢紙漿新聞紙,我國是550,國際上是259。

作為“定標準”的山東造紙,離國際“最佳實踐”的距離,也是山東乃至我國造紙未來的發展動力和方向。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一個現象:我們可以生產世界上最先進的紙,但幾乎每一家大企業都在使用國外提供的最先進設備。“我省造紙行業發展到當前階段,設備趨同、原料趨同、技術趨同現象都已顯現,我們的大企業可以買到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但在造紙多元化發展方面,卻不能靠買,而要靠研發。”省發改委負責人告訴記者,“造紙在成熟的主業方面,透明度已很高,價格因素構成也明晰,企業只能將價格維持在一個較低的利潤率上,否則會隨時被競爭對手搶占市場。因此必須要走技術創新、品種創新、精細化生產的道路,做別人無法估算成本的產品。”

更多資訊請關注造紙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