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不僅僅存在于科幻電影里,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近日記者獲悉,今年8月,國內智能科技領域最高級別的盛會—第四屆中國智能博覽會將在南昌舉行。屆時,通訊、交通、家居、醫療等領域最新智能、智慧科技將一一亮相,市民可搶鮮體驗未來“智慧生活”。
據了解,第四屆智能博覽會以“智能體驗,智慧生活”為主題,設智慧城市、智能裝備制造、智能家居和智能航空四大展區,展示內容涵蓋智能產業的各個領域。同時,還將舉辦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新產品發布、互動體驗及空中機器人表演等活動,在南昌可看到國內“最聰明”的機器人。
引進機器人降低成本
今年初,江西師范大學一食堂面館來了位新“大廚”—一臺有手有腳的機器人,左手托著面板,右手揮舞著刀具,一條條粗細均勻的刀削面準確地“跳”進鍋中。面館老板引進機器人,也是迫于無奈:“一名削面師傅每年成本要五六萬元,而購置一臺機器人的花費不到1萬元,工作效率卻可以頂兩個熟練工。”
削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技術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的范例,卻代表著一種趨勢。南昌市不少企業就希望通過引進機器人,解決愈演愈烈的招工難、勞動力成本上升等難題。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就使用了大量的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不僅解決人力資源短缺問題,還能提升產品質量。
“用‘機器人紅利’替代‘人口紅利’是必然趨勢。”南昌齒輪有限公司負責人說,2011年,該公司投資6000余萬元購進三條先進的全自動鍛壓生產線,人力成本明顯降低,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多個項目落戶江西
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個機器人研發制造項目落戶江西,如高安市去年底引進投資達1億元工業機器人項目,擬安裝在一陶瓷企業生產線上,建成后每年可為該企業節約人力成本2000萬元;九江星景實業公司年產50萬臺機器人生產線建設項目被納入省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機器人產業園落戶星子縣。
南昌市政府主要負責人說,盡管已有一批裝備制造業企業引進機器人從事流水線生產,享受科技進步給生產帶來的效益,但目前南昌的產業模式仍是以傳統企業為主,對引進和吸收人工智能產業很有必要,希望能借助此次博覽會,探索出一條人工智能產業帶動傳統產業升級之路。
人工智能科技被視為世界最重要的技術突破,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去年以來,江蘇省工信委等部門密集在省內外調研,謀劃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楊放春認為,此次智能博覽會有利于培育智慧城市產業鏈,推動江西智能產業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