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跨國公司開始大規模在中國布局。而近幾年我國沿海招工越來越難,中國人口結構帶來的紅利也迎來了拐點,再加上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14年被喻為工業機器人發展元年!
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爆發式增長
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凸顯,我國勞動人口呈逐年下降趨勢,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未來幾年機器人潛在市場規模將達百萬臺。
根據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機器人市場,2012年新增裝機量達到2.3萬臺。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而機器人成本降低,從而投資回收期不斷縮短,工業機器人在我國制造業的應用會不斷加速。據測算,到2016年,工業機器人投資可在當年收回全部成本。除此之外,機器人還可有效提高生產工藝的精密性,穩定性和可靠性,確保產品品質的一致性。總之,工業機器人未來在中國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前景。
中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令人擔憂
面對我國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各地展現出欣欣向榮景象。然而在這發展的背后,依舊存在不少問題。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衛明表示,我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密度遠遠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與日本、韓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王衛明指出,統計數據表明,2012年,美、德、日、韓四國的汽車產業工業機器人密度為1200臺萬人,我國汽車產業工業機器人密度僅為150臺萬人,為上述國家企業的八分之一。
據王衛明介紹,中國裝備技術的自主創新及國產化也取得了重要的進步,但與我國汽車產業迅速發展的需求相比,還有很大的不足。除了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低外,還有四點不足:技術水平相對落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整車和零部件生產裝備對外的依存度還比較高;汽車裝備產業的結構仍然不合理;企業的服務意識和水平還比較落后。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