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4年電工行業將保持平穩發展

時間:2014-04-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今年電工行業已進入深度轉型期,轉型升級是我國走向電工強國的必由之路,是電工行業擺脫經營風險的最好途徑。全行業必須盡快提高軟實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從簡單制造轉向生產性服務業,從而加快實現電工強國的目標。

2014年電工行業保持平穩發展,不會出現大起大落。預計全年產銷增幅仍將保持2013年相仿的水平,即12%左右。其中,利潤增幅約9.5%;進出口增幅約7.5%;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約10%。

今年電工行業能夠實現穩健發展,這是基于去年經過全行業的拼搏奮進,取得了理想業績,打下了良好基礎。

經濟運行呈現諸多特點

在國內外經濟不太景氣的大環境中,去年電工行業迎難而上,實現逆勢增長。其總體表現為:經濟運行實現平穩增長;利潤增速逐步回升;產品產量有增有減;產品價格低位運行;資產投資趨于理性;國際貿易優于上年。

一是總體實現平穩增長。去年電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49121.87億元,比上年增長12.07%;上交稅金總額達1485.95億元,比上年增長13.61%。

二是利潤增速逐步回升。去年電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達2819.84億元,比上年增長9.80%;總資產貢獻率為12.22%,比上年增加0.11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為6.14%,比上年減少0.16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74%,比上年減少0.12個百分點;總資產利潤率為7.17%,比上年減少0.03個百分點。

三是產品產量有增有減。截至2013年12月底,在電工行業重點統計的11種產品中,除個別產品高速增長外,大多數產品產量增長緩慢,甚至接近一半的產品是負增長。

四是產品價格低位運行。從電工行業28類重點產品來看,其中價格指數連續在100%以下運行的有12種,占比達42.86%。包括電站鍋爐、水輪機、互感器、隔離開關及斷續開關等重要電工產品。

五是資產投資趨于理性。電工行業已經保持了10余年的高速增長。在此期間,固定資產投資也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造成產能過剩,市場競爭加劇,致使行業贏利能力大幅下降。由于市場機制的作用,近一兩年電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已趨于理性。

六是國際貿易優于上年。去年電工行業進出口總額達1568.9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96%;進口額達563.7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78%;出口額達1005.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22%。

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從電工細分行業運行情況看,雖然去年發電設備產量有所下降,比上年下降11.9%,但大型裝備研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技術成果不斷涌現。

火電裝備設計、制造能力已經處于世界前列。火電裝備正逐步向大容量、高參數方向發展。去年電工行業生產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機組10臺套,至今已累計生產80臺套。東方鍋爐提供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容量(60萬千瓦級)、國內首臺白馬電廠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已于2013年4月投入商業運行,運行狀態良好。二次再熱機組已經在研制和制造中,預計于2015年3月投產。

水電裝備設計、制造能力處于世界一流水平。其裝機規模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是世界水電裝機第二大國美國裝機容量的兩倍之多。從2003年7月第一臺機組發電到2013年10月19日,三峽電站累計發電已達7000億度。溪洛渡水電站18臺77萬千瓦機組,國產化機組達到15臺,東方電機廠為溪洛渡水電站提供的自主研發制造機組已于2013年7月15日投產,目前已經投產12臺。向家壩水電站8臺80萬千瓦機組,國產化機組達到4臺,哈爾濱電機廠為向家壩水電站提供自主研發制造的機組已于2013年10月24日投產,運行狀態良好,目前已經投產5臺。國產化高水頭30萬千瓦仙游抽水蓄能電站1號機組已于2013年4月16日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抽水蓄能技術邁上新臺階,填補了國產化抽水蓄能機組的空白。

新能源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采用二代加核電技術的寧德1號機組,紅沿河1號機組分別于2013年4月和6月投產,兩臺機組的國產化率高達75%。風電裝機容量已達到7160萬千瓦,裝機規模為世界第一,規劃到2015年達1億千瓦。光伏行業受益國家頻出利好政策,發展前景看好,預計2015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3500萬千瓦以上。

輸變電行業平穩運行、穩中有升。去年輸變電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據統計,5983家輸變電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3654.87億元,比上年增長16.98%,增幅高于整個電工行業4.9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861.5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3%,增幅與整個電工行業基本持平。

特高壓交直流項目均取得優良業績。電工行業成功研制特高壓大型裝備,去年已有2條特高壓交流線路、5條特高壓直流線路投入運行;3項特高壓交直流工程在建;5項特高壓交流工程取得路條。

新形勢下面臨全新挑戰

進入2014年,電工行業面臨新的良好機遇,同時,也面臨新的問題和全新挑戰。

一是產能過剩。縱觀2013年經濟運行態勢,電工行業已經從2011年、2012年超低速增長,甚至長期利潤為負增長的艱難處境中走出來了。但同時,行業面臨的產能過剩、需求疲軟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據統計,三大電站鍋爐廠產能共有9000萬千瓦,但未能得到有效發揮,實際產量只有5300萬千瓦;核電設備產能在12臺套左右,但核準的只有3至4臺套,產能利用嚴重不足;電線電纜、變壓器、電爐及工業爐,以及風電行業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現象。

二是環保要求日益提高。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6000美元,步入了世界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與此同時,國人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要求越來越強。

一方面,要求電工產品更加節能高效,使其在使用過程中更加節約能源和減少排放。2013年以來霧霾席卷了大半個中國,為了保護環境,發電設備特別是燃煤機組要向高參數、大容量方向發展。在提高機組能效的同時,做好脫硫、脫銷和除塵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電工行業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實現智能制造。

行業發展前景總體看好

據預測,2014年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將會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整個工業也會穩中有進,但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的影響不容樂觀。

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電工行業既面臨國際市場需求萎縮,成本快速上漲,以及來自發達國家堵截與發展中國家追趕“雙向擠壓”等諸多挑戰,但同時也面臨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帶來的制造業變革、城鎮化帶來的需求擴展及制度變革等發展機遇。

為此,電工行業將遵循“結構優化、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的指導方針,促使我國從電工大國走向電工強國。同時,有針對性地制定了2014年規劃目標。

發電設備產量保持平穩、略有增長,產品結構將有所變化。預計完成:發電設備1.1億~1.2億千瓦左右;新增裝機容量9500萬千瓦。水電為1500萬千瓦(大水電減少,小水電增容改造增加);火電為7000萬千瓦;核電為400萬千瓦;風電為1500萬千瓦;光伏為1000萬千瓦。

輸變電設備穩中有升,增長幅度為11%~14%。輸變電設備產品價格下降趨勢將逐步收窄,進出口貿易實現平穩增長。智能電網設備、節能環保設備、綠色低碳設備的市場份額將會進一步提升。預計完成:變壓器產品15億千伏安;組合電器2.63萬間隔;斷路器7.12萬臺;高壓開關柜71萬面;電力電纜4550萬公里。

今年電工行業已進入深度轉型期,轉型升級是我國走向電工強國的必由之路,是電工行業擺脫經營風險的最好途徑。全行業必須盡快提高軟實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從簡單制造轉向生產性服務業,從而加快實現電工強國的目標.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