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來到浙江大好大食品有限公司在甌海梅嶼的炒貨生產基地蹲點,在各大生產車間內,只見生產場面也如同這氣溫般火熱:一臺臺跟天花板齊高的瓜子篩選機、清選機、蒸煮機、烘干機、包裝機等大型全自動生產機器在轟鳴,與我10年前在此生產區見過的工人們拿著大鐵鏟干活的場面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公司僅去年一年技改投入就達700多萬元,到今年所有的生產線都換成了全自動流水線,瓜子從原料到成品生產五個大工段,全部由機器搞定,不需要人手直接接觸瓜子,很衛生!”同行的大好大公司生產負責人老王說。
“以前這個炒貨老廠區有1000多名員工,機器換人后,現在只有100多號人了。”
“哪些工序變化最大呀?”
“當然是第一道瓜子篩選,原來靠人工手選時,一個車間就有100多名工人呢,現在只用兩條篩選流水線,就能進行雜質、空殼、長短、大小的分辨,僅工資一項按一個人一個月最低3000元折算,2個篩選車間的工人,一年可省700多萬元費用。”老王在“大好大”公司已經呆了17年,對機器換人帶來的巨大變化體會最深。
“以前,篩選瓜子工具是最傳統的竹篩子,后換上一排排鉆了漏孔的不銹鋼工作臺,一個工作臺4人,日夜兩班,兩個篩選車間滿是人。”老王補充說道。
今天在篩選車間,我只看到2位師傅在自動化機器輸入口倒料。來自貴州的陳師傅跟我說,這個車間白班、夜班共有4個人。環顧車間,地面沒有一粒散落在地的瓜子,我用手指劃了一下地面,沒有沾上塵土。
在勞動力密集的產品包裝車間,工作了5年的張元芬正在拿瓦棱箱。她原來是內包裝工人。她說:“我們去年還是用勺子盛瓜子的,盛到小包裝袋過秤后再封口。”車間管理人員稱,現在,從包裝到打印生產日期、條碼等都用一條包裝線搞定了。車間里留的多是運輸的外包裝工人,在產量相等的情況下,原來一組需要9個人,如今只需2個人。
“機器換人,不僅是為了升級產業,節約勞動力成本,更是為了食品的安全,避免人手直接接觸。”該公司有關負責人說。
說起食品安全,我在這兒八個卦,在“大好大”公司的凈化式車間,大門口貼著大大的警示標志“閑人莫進”,不管是工人還是老板進車間均要經過換鞋、更衣、洗手、消毒等流程。“大好大”新廠區的生產車間更是凈化封閉式的,外來人員只能在車間外的“專用參觀通道”,隔著透明玻璃進行參觀。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