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風電行業進入寒冬期 洗牌將隨之而來

時間:2014-04-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一位專家坦言,風電并網面臨的根本障礙不是技術限制,而是不符合發展需要的電力體制和利益協調機制。平衡風電和火電的利益,也是風電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要加快風電發展需破除傳統體制機制的障礙和束縛。

近年來,風電行業在經歷了高利潤、高速度的生長階段后進入寒冬期,洗牌將隨之而來。2013年12月30日,國投張家口風電有限公司在上馬僅6年后,就以2.25億元掛牌轉讓。“‘棄風’導致虧損,轉讓實屬迫不得已。”有關人士透露,

風電基地棄風達20%

2013年全國“棄風”電量162.31億千瓦時,其中河北排在首位。“棄風限電”現象的產生,除了體制機制束縛外,與一些風電企業和地方政府盲目上項目有關。在尚義大滿井風電場,一名負責人說,風電被戲稱為“瘋電”,一哄而起、不顧電網實際上項目,使風電核準、配套和送出日益艱難。

中國電監會此前發布的《重點區域風電消納監管報告》提到,河北地區目前已投產、核準和取得路條文件的風電裝機容量已達到1490萬千瓦,遠遠超過原規劃2015年達到1013萬千瓦裝機容量的目標,原有輸電規劃遠不能滿足風電發展需求。2008年,張家口風電最大出力受限6萬千瓦,約占當時投產裝機總量的9%。2013年,75個的風電場出力受限達裝機總量的三分之一。

專家表示,一邊是越來越嚴重的“棄風”現象,一邊是不斷上馬的新項目,缺乏規劃統籌將為“棄風”埋下新隱患。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預測,2020年之前,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大概保持在6.3~7.3%,按照這個增速,到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會達到8.1億千瓦時,人均大約5830千瓦時。

對于未來幾年的電力形勢,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認為,主要矛盾不再是前些年的供電緊張,拉閘限電、電荒、煤荒、氣荒,主要矛盾轉移到了加大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創新能源的發展上。

“特別是風能、太陽能這些可再生能源,在我們國家發展迅速。”張國寶表示,2013年,風電累計發電已經到了1371億千瓦時,比上一年同比增長36%,并網容量達到7758萬千瓦,在建容量5667萬千瓦,占全世界風電的27%。核電上網電量在2013年達到1032億千瓦時,比2012年980億千瓦時有了不少的提高,“我引用這兩組數字,是想說明風電發展的比核電還要快,風電也就是這十年左右發展起來的,發電量已經超過了經過40年發展的核電。”張國寶說。

盡管風電這些年來發展速度驚人,但棄風問題始終難以解決,內蒙古、東北、西北地區棄風普遍在20%左右。“風電1300多億千瓦時,跟5.3萬億千瓦時的全社會發電量相比,才占2%,就這么一點還要棄掉很多,實在可惜。”張國寶呼吁。

據張國寶介紹,2012年風電棄風大概200億千瓦時,2013年雖然有所改進,但是大體上也要在100多億到200多億千瓦時,另外2013年水電棄水大概也有100億千瓦時。

“限電問題不解決,可再生能源就很難再發展了,由于我們的用電是在東部,我們的風電、水電甚至于核電都在用戶比較少的地方發展,限電問題就比較厲害。”中廣核太陽能公司總經理韓慶浩在2014中國清潔能源發展峰會上表示。

傳統體制機制障礙亟待破除

許多風電企業抱怨,并網難造成“棄風”現象。而電網企業挺委屈,一位電網公司人士說,由于風電的波動性過大,給電網調峰構成巨大壓力,現有電網難以支撐。

對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一位專家坦言,風電并網面臨的根本障礙不是技術限制,而是不符合發展需要的電力體制和利益協調機制。平衡風電和火電的利益,也是風電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要加快風電發展需破除傳統體制機制的障礙和束縛。

近日發布的《2013中國風電發展報告》指出,風電消納困難,表面上是風電自身間歇性、波動性的特點造成的,但深層次上,則是由于目前還沒有針對新能源的波動性作出電力體制和政策機制上的調整造成的。

“必須在機制上進行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風電‘棄風’問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任賀德馨說,地方每年都會跟電網公司制定一個發電計劃,但現在只包括火電、水電,風電沒有包括在內。如果不把風電發電列入計劃,整個調度就不會優先考慮風電。華電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可再生能源法》規定“電網要保障性收購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但一直沒有明確量化要求,國家和地方至今都沒有制定風電調度規范和監管辦法,風電保障性收購無制度和機制保證。

“現在,火電仍然按照計劃體制下達計劃電量,不足電量才由風電給予補償,顯然是不合理的。”業內人士指出,要積極推進電力體制改革,以確保風電優先上網和全額收購。一旦全額收購制出臺,“棄風”問題有望在兩三年內得到解決。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魏昭峰認為,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是解決中國未來能源需求的戰略選擇,要在統籌國家政策補貼能力、全社會電價可承受能力、電力系統消納能力和資源條件的基礎上積極有序的開發。

探索分布式能源發展的模式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認為,單純依賴哪一類資源都不足以使中國清潔能源替代煤炭的使用量,每一類清潔能源都應該得到大力發展。

江蘇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向記者介紹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兩種模式,一類是有規模的,比如兆瓦以上的項目,一類居民的,幾個千瓦的項目,未來兩種不同的模式并存。“在歐洲的大型屋頂上面,由專業化的公司給居民做整體解決方案,跟汽車一樣,開一個4S店,所有都搞定,投資主體是居民。”高紀凡說。

“分布式能源確實是非常有前景的,作為我們央企來說,目前還存在幾個困惑”,華電福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霍廣釗表示,分布式能源面對的是千家萬戶,對于千家萬戶,到底怎么收電費,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他表示,從分布式能源前期開發模式、投資模式和今后的運營模式方面可以做一些探討。

同時,企業投資分布式能源也有風險顧慮,霍廣釗表示,企業面對著千家萬戶,今后的生存能不能長久、能不能持續,這些會出現很多不確定性。“目前分布式能源投資規模比較小,我們每年上百億投資,對于分布式這么小的投資,前期工作又很復雜,我們認為分布式能源很有前景,但分布式能源到底應該怎么發展,需要探索一種模式。”霍廣釗說。

招商新能源集團首席信息官兼新聞發言人姚杰也介紹了一些成功經驗,“招商局旗下有很多碼頭、保稅區、開發區和高速公路,我們手頭持有的分布式電站都是基于招商局旗下的物業進行開發的,這樣的模式可以保證:第一,電費一定能收的回來;第二,用電是非常穩定的。對于分布式電站,從長遠來說,肯定是不錯的,短期來說,還是有比較多的問題。”姚杰表示。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