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雖然對于“智慧城市”,的確目前還沒有統一公認的權威定義,不同行業、不同機構、不同個體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會對智慧城市的概念的詮釋產生一定的偏差。但結合多個不同角度,我們仍然能夠發現智慧城市的共同特征,并作出歸納:從技術角度來看,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應用;從發展角度來看,只會去城市是城市管理與發展的新模式;從創新角度來看,智慧城市是體制與機制的創新與改革;從理念角度來看,智慧城市是一種看待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種發展城市的新思維。事實上,正處于三網融合無論體制機制都處于變革期的廣電行業而言,無論是傳統與創新的碰撞還是信息管道的合理集成與競爭,都與智慧城市的詮釋有著緊密的貼合,智慧城市無疑將是廣電行業“十二五”階段最為重要的發展機遇之一。
2013年年中,各大聯盟與委員會開始就智慧城市的標準蠢蠢欲動,各類有關于智慧城市標準與應用的研討會開始如雨后春筍般戛然而生,對于城市基礎設施的物理基礎網絡的定義開始成為智慧城市專家組們奮力攻破的對象。2013年10月出版發布的階段性成果《中國智慧城市標準體系研究》中提出城市基礎設施信息網將由四層結構組成,對城市要素進行智能感知和自動數據采集的“感知層”,對感知層采集信息進行匯總、傳輸、整合、處理和應用的“網絡層”,將海量數據進行通用編碼、存儲、整合,建立全信息鏈數據體系的“數據層”,以及包括云計算、Web服務技術、面向服務體系結構和中間件的“平臺層”。
廣電網絡發展智慧城市的“優劣勢”
廣電網絡作為運營商參與智慧城市的建設具備幾大特點,首先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依托于物理網絡,在這個前提下,智慧城市的目標是面向所有居民,最終目標是讓居民能夠更快捷、高效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務,對網絡的要求就是覆蓋面要廣,而廣電網絡覆蓋范圍廣頻帶寬的特點恰好契合了這一點。目前全國有線電視用戶達到2.14億戶,涉及面遍及醫療、交通、教育、社區等各個方面,作為接收終端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另外智慧城市建設點多面廣線長,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長期性工程,如果全部依靠新建網絡或對現有相關網絡的擴容,資金投入將非常龐大。但廣播電視網絡經過多年的改造,有著大量的閑置傳輸能力,可以充分應用到智慧城市的數據傳輸上,從而減少網絡平臺建設的投入,能夠有效緩解智慧城市建設的巨大資金壓力。
廣電網絡一方面作為基礎網絡的有段電視網在智慧城市的網絡層架構中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中國電信隨著大力推動“光纖入戶”戰略已經在寬帶渠道上具備不小的技術優勢;4G的介入,加上無線終端的普及與“Anywhere”的特點,中國移動同樣在智慧城市的方案中占據一席之地;中國聯通在其寬帶業務和骨干網上的有利條件,與其他兩個運營商共同形成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強大競爭格局,在三網融合格局下信息網的建設中與三大運營商在數據、存儲、分布式處理、云計算服務、網關接入等方面形成直接競爭。
雖然廣電在智慧城市上有不少優勢,但體制落后、各自為政、缺乏市場化意識等缺點卻也讓需要以開放創新為動力,依托于全國范圍大量數據交互的“智慧城市”唏噓,同樣廣電網絡也將面對在統一大網的電信運營商的直接競爭。
廣電運營商應當在競爭中抓住機遇,抓住目前的時機,抓緊進行網絡整合和接入網改造,大力發展高寬帶業務,加大區域內信息化服務業務的開發和合作,充分利用廣電特殊的本地政府和行業資源,開展政府信息化、社區信息化和行業信息化服務等智慧城市應用建設,更好地為政府、社區和用戶服務,體現信息化服務中廣電運營商的公益性。
未來兩年乃至更長遠的時間中,廣電網絡如何在以上四個信息網層面中看似寬泛的機遇中尋求自身價值與平臺建設機遇,借“智慧城市”的概念推動廣電網絡的建設與覆蓋,運用廣電網絡的特色,在云計算、家庭網關、大數據、物聯網等相關技術中尋找到契合廣電自身業務發展的同時發揮廣電公益性特征的解決方案,已經成為繼OTT之后2013年的另一行業熱點關鍵詞之一。
更多資訊請關注電力設備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