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風電企業開啟海上風能 尚需“兩把鑰匙”

時間:2014-03-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前述風電企業研發業務單元總經理介紹,吊裝船并沒有核心技術的挑戰,運維的船舶可以在現有的海洋船舶技術和工程經驗基礎上,做一些應用設計,從而更好實現可達性。相比之下,海上發電所需要的風機機組的可靠性面臨的挑戰卻很大。

“資源放在那里,需要開啟資源的鑰匙。鑰匙是兩個:技術和政策。”風電行業人士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這樣形容海上風電的發展。

有人說是契機,有人說是方向,而企業的積極性有限,很大程度上緣于這“兩把鑰匙”的缺乏。隨著高端裝備制造業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重點以及可再生能源發展日益提速,海上風電未來會如何,備受關注。

“風聲大,雨點小”

對于海上風電的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全面推進以海洋風能工程裝備為代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根據規劃,以海洋風能工程裝備為重點,大力發展海上及潮間帶風機安裝平臺(船)、海上風機運營維護船、海上及潮間帶風力發電裝備等,全面推進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產業化。

國家的態度比較明朗。不過,現實中風電行業的感受如何呢?

“只有幾個龍頭企業在做(海上風電),很多企業都望而卻步。”3月18日,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

發展海上風電,被認為有諸多意義。國內某大型風電企業的研發業務單元總經理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海上風電是未來新能源產業尤其是風電產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而在王曉坤看來,目前風電主要集中在“三北”以及一些丘陵、風口山地區,并網、棄風等問題嚴重,“如果海上風電發展起來了。對風電企業來說是一個拯救”。

對于中國的風電行業而言,2010年首批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的啟動具有特殊的意義。不過,與當初的熱情相比,項目開工難、進展緩慢等問題后來一直被業內詬病。

上海電氣風能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孝龍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作為風機制造商企業,他們肯定是會參與到海上風電的發展中。不過,他認為,海上風電的進展速度不會很快。

“目前我國海上風電的推進力度還不是很大,關鍵是投資商還處于觀望狀態。從第一批海上風電招標到現在,除了上海東海大橋,真正實施的海上風電項目很少,海洋風能工程裝備的需求不旺。”金孝龍說。

他坦言,我國在海上風電的發展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能力,具備了較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的條件。比如制造了幾艘海上施工船、龍源電力在海上風電方面的發展等,但目前這些能力建設還非常有限。

與此同時,據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陸地風電的部分審批權已被下放,相比之下,目前海上風電的審批涉及海洋、軍事、海事、環境等領域,牽扯面非常廣泛,審批手續也非常繁瑣。

“兩把鑰匙”的瓶頸

一邊是海上風電發展的政策熱情,另一邊則是企業的現實表現。為什么有人說是契機,有人說是方向,而企業的積極性并不高,政策緣何難以“落地”呢?

國內某大型風電企業的研發業務單元總經理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從技術裝備來看,目前風電企業還沒有很成熟的經驗,因為大家都知道風險非常大,技術挑戰非常大,所以裝備本身尚面臨很多問題。從政策層面來說,相關的電價等還沒有明確,企業不愿意去嘗試風險。

根據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的情況,與歐洲相比,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的歷程比較短。真正意義上的海上風電機組,大約可以追溯到金風科技2007年在渤海灣的實驗性研發測試工作。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坦言,中國的相關研究還有很多不系統的方面。

發展海上風能所需要的工程裝備,一般有兩部分:一部分是風機;另一部分是項目實施過程需要的工程裝備比如吊裝船、運維船等。

據前述風電企業研發業務單元總經理介紹,吊裝船并沒有核心技術的挑戰,運維的船舶可以在現有的海洋船舶技術和工程經驗基礎上,做一些應用設計,從而更好實現可達性。相比之下,海上發電所需要的風機機組的可靠性面臨的挑戰卻很大。

該人士稱,海上風電的技術復雜性和難度遠超陸地風電,涉及海洋氣象、防腐專項技術、風機需要的地基和漂浮式控制等,各海域的溫度、水流、鹽分等也不一樣。“發展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可靠性的技術突破和度電成本是核心。”

除了技術,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海上風電的成本比火電高兩倍左右,而海上風電的電價政策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開發商期望定價能在每度0.9元左右。如果這個能夠定下來,開發商的積極性有望提高。”金孝龍說。

卓創資訊分析師王曉坤認為,由于海上風電的成本很高,國家應該出臺政策細則,如支持技術創新、降低設備成本、降低前期投入和較好的并網電價等,支持風電發展。

風電業內人士呼吁,發展海上風電,要做好循序漸進的、長遠的規劃,核心技術需要有持續的投入機制,同時需要有嚴謹的評價機制和透明、公正的市場環境。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