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設計上,大唐華銀城步新能源公司將風電建設與生態保護、旅游開發等相結合,在國內首次采用流線型外觀設計變電站建筑結構,實現工業建筑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現代文明與原始生態的完美結合
日前,大唐華銀城步新能源公司的南山風電場一期49.5兆瓦工程被評為2012至2013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這是湖南省首個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的風電項目。
據了解,南山風電場一期工程于2010年10月正式開工,2011年12月底25臺風機全部并網發電,2012年完全實現“即投產、即穩定、即盈利、即達設計值”的前期規劃。
眾所周知,邵陽城步南山屬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風景優美,生態環境卻極為脆弱。想在這里建風電場,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國家批文這一難題。
為此,大唐華銀城步新能源公司在工程設計上,將風電建設與生態保護、旅游開發、設施建設、電網完善相結合,以自然風景上增加工業景觀為設計理念,在國內首次采用流線型外觀設計變電站建筑結構。該設計吸取人文元素,植入旅游基因,風格個性化,功能人性化,建筑風景化,實現了工業建筑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現代文明與原始生態的完美結合。
除了設計新穎、外觀優美以外,該工程還堅持以實用化為導向,在設計時最大限度地減小安裝平臺的面積,減少開挖量,施工過程采取措施防止滾石對植被的破壞。工程完工后,及時采取掛網噴播、人工種植等措施,對風機道路邊坡、風機安裝平臺進行復綠,實現了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完美結合。2012年,南山旅游收入同比增長了85%,風電項目成了景區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從項目可研設計到施工建設,再到投產運行,大唐華銀城步新能源公司始終堅持價值思維和效益導向,確保每一個環節都以企業能夠創造價值為衡量標準。
內行人一般都知道,在風電廠的建設中,風機設備費用大概會占到一半。其設計是否優化非常關鍵,影響到工程建設成本,更直接關系到建成投產后的經營效益。據了解,公司在前期設計過程中下了大功夫。僅風機型號的選擇這一項,公司對850千瓦、1兆瓦、1.5兆瓦、1.65兆瓦、2兆瓦等五種容量機型進行了上百次數據的對比和反復認證后,才最終將計劃的49臺1兆瓦機型改為25臺2兆瓦機型。減少了機組臺數后,施工道路也由63.47公里減少到25公里,使風機機位點和道路工程減少50%,節省投資4000余萬元。
南山風電場地處高寒地區,海拔1800多米,雨多霧大,工程施工難度極大。如何提高風機設備的安全性和可利用率,提升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考驗著整個團隊的技術創新能力。在南山一期建設中,該公司采用了多項國內首創的新技術,大量應用新材料、新工藝,并成功運用3項專利技術,為工程提供技術保障。
首先,公司著手南方山區的冰凍調查研究,增強了風機測風裝置在冰凍季節的可靠性。南方山地風電場氣候特殊,冰凍期間對發電量影響巨大。為探索冰凍對風電設備和運行的影響,獲得第一手數據,該公司組織人員在國內首創開展南方山區冰凍調查研究。冰凍調查人員帶上睡袋和干糧,在冰天雪地的山頂上一待就是2個多月,認真收集風資源數據和冰凍情況,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為山地風電場的設計、設備選型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其次,風電場全面采用戶內設計,確保了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據了解,場內輸電線路采用地埋集線電纜連接,不僅降低了冰凍、空氣潮濕等惡劣氣候對風機運行的影響,更提高了風機運行的安全系數,有效保護了環境。
此外,南山風景區山區山高路陡,多雨霧,造成葉片、塔筒的運輸非常艱難。公司通過多方案論證后,創新性地采用了后輪轉向特種車輛運輸,不僅縮小了車輛轉彎半徑、減少了道路改造工作量,還保護了生態環境,降低了投資成本。為了爭取工作時間,施工單位搶抓好天氣,加快施工進程。在現場監管中,堅持超前管理、預先控制原則,對機座澆筑、風機吊裝、調試并網等重點分項、關鍵工序進行嚴格檢查,對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全程跟蹤督查。在質量驗收時,公司建立嚴格的質量驗收管理制度,對三級驗收項目進行抽驗,對四級驗收項目實行簽證,對隱蔽工程項目填寫報驗單,確保順利通過風電土建、環境保護、工程安全、質量評價等驗收。
據悉,在項目完成以后,每年可為周邊提供上網電量9256.5萬千瓦時,每年節約標煤2.55萬噸,折合原煤約3.57萬噸,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90.73噸,實現了企業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