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智能化是緩解城市擁堵、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率的有效措施。整體建設過程中,涉及交通設施智能化、汽車智能等一系列方面。在此期間,產業市場也將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經濟效益明顯。
有路的地方,就有會經濟;有路的地方,就會存在交通。交通早已是現代經濟及社會活動中重要一環。如今,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網絡技術興起,正在把社會帶入全面智能化的領域,交通也不例外,智能交通正在成為交通建設新趨勢。
特別是中國智慧城市進入全面試點階段,極大地促進智能交通潛在市場的開發。而說到市場,智能交通也不是單一存在,未來傳感器、車聯網、智能汽車等行業都將直接受益智能交通建設。
智能交通:傳感器
智能交通行業已被公認是物聯網產業化發展落到實際應用的最能夠取得成功的優先行業之一。智能交通的發展跟物聯網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特別是感知層的傳感網絡,更是成為智能重要構成
由無線傳感器構成的傳感網絡具備優良特性,可以為智能交通系統的信息采集提供一種有效手段,可以監測路口各個方向上的車輛,根據監測結果,改進簡化、改進信號控制算法,提高交通效率。無線傳感器網絡可以應用于執行子系統中的控制子系統和引導子系統等方面。例如可以應用該技術改進信號控制器,實現智能公交系統的公交優先功能。
智能交通:車聯網
車聯網是智能交通網絡組成之一,主要構連車與車之間通信等內容。、隨著車聯網的“受寵”,以及海量存儲、無線寬帶、實時定位等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視頻和位置信息逐漸替代傳統的線圈檢測數據,成為智能交通系統最為倚重的交通檢測基礎數據來源,交通大數據也將在2014年大放異彩。
車聯網技術有助于減少80%的道路交通事故,促進車輛節能及環保行駛,業內預計到2015年,全國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500億元。
智能交通:智能汽車
歐洲的一項研究表明:汽車駕駛員只要在有碰撞危險的0.5s前得到“預警”,就可以避免至少60%的追尾撞車故,30%的迎面撞車事故和50%的路面相關事故;若有1s的“預警”時間,則可避免90%的事故發生。
而智能交通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各類交通突發事故,除上述提到的傳感器、車聯網之外,作為交通最主要成份的汽車,也在向智能化邁進。未來的智能汽車是一部集芯片、網絡、計算機技術為一體的綜合終端,汽車電子在整車的占比將越來越高,主要發展方向是主被動安全、人性化設計以及最終實現智能交通。
此前CES2014展示的各種應用中,奧迪新款概念車的智能化人機交互界面、沃爾沃汽車專屬“云系統”所形成的聯網娛樂和信息導航功能等等,都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無人汽車”、自動泊車等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應用,更是讓人大開眼界。
總而言之,未來隨著智慧城市建設推進,智能交通也將取得極大發展,而與之相關的傳感器、車聯網等交通產業也將受益,獲得充足的發展空間。
更多資訊請關注軌道交通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