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價格戰苗頭再現 我國的機床工具產品生產成本增加

時間:2014-02-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機床工具產品作為較早取消國家指令性計劃、走向市場的產品,一直經歷著價格上的競爭。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15年左右,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機床工具產品作為較早取消國家指令性計劃、走向市場的產品,一直經歷著價格上的競爭。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15年左右,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輪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出口機床價格戰。1985年國務院制定了鼓勵擴大機電產品出口的有關政策后,我國的機床產品出口呈現了較高的增長態勢。以當時的濟南第一機床廠、沈陽第一機床廠、云南機床廠等一批出口主導企業為代表,帶動了一大批中小企業的擴大出口。

這一時間,我國機床的出口額從1985年的6800萬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2億美元左右,出口的產品絕大多數為普通機床。但伴之而來的是出口機床價格的“打成亂仗”。相當多的中小企業為擴大機床的出口額,不惜犧牲企業的利潤來表現自己的“出口業績”。一些企業的產品質量,水平與國內同類名牌產品相比有較大差距,但是以低于同類名牌產品50%~60%的價格將產品賣到傳統的香港、東南亞市場,之后又涌向新開拓的北美市場。

越打越亂的價格戰使我國機床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平衡被徹底打亂,不僅國內各出口代理商互相壓價收購產品,甚至影響到國外市場的代理商已有的利益,許多國外代理商花費多年精力開拓的市場被國內低價格的“打亂仗”沖散,到80年代末期,就連從建國來一直做中國大陸機床出口代理的公司也無法承受國內價格沖擊,只好放棄已從事幾十年的出口機床代理轉而去發展自己的制造業。

第二輪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內銷機床價格戰。在經歷了90年代初期的低潮后,1993~1994年隨著國內經濟建設新一輪的熱潮,我國機床產量從1993年的19萬臺一下增加到1994年的26萬臺。

盲目的樂觀和錯誤的市場信息導向使許多企業放棄了產品結構調整,拼命通過擴大生產能力來提高普通機床產品。但好景不長,進入1995年后,隨著國內經濟建設“降溫”和“軟著陸”,固定資產投資減少,機床市場開始萎縮,到1996年底,全國機床庫存高達6個月產量。

有的過去做出口的企業在這幾年出口下滑的情況下,開始將部分出口機床轉為國內銷售,并且每臺機床讓利給代理商、經銷商數千元,從而引發了新一輪機床價格大戰。而一些有實力、有一定批量的大企業,為不丟掉自己的市場份額,也紛紛開始降價。之后,中國機床的價格就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路下滑。在這場價格戰中,不論是發起者,還是被動者,均損失慘重。同時,中國機床制造業進入了全行業虧損的窘境。

第三輪是20世紀末的普通和數控機床價格大戰。1995~1999年我國機床行業連續5年全行業虧損,生產銷售逐年下滑。這期間,50%以上的企業虧損,20%~30%的企業破產或重組。面對這種情況,許多企業痛定思痛,開始大力調整產品結構。一方面是逐年壓縮普通機床產品,另一方面開始擴大附加價格較高的數控機床的生產。

但由于多年的虧損,企業自主創新和開發能力明顯不強。借助于1999年下半年國家實行的拉動內需、加大投資的積極財政政策,技改投資的大幅增加,機床生產、銷售止滑,并開始逐步回升。隨之國產數控機床的增長較快,2000年數控機床產量達到1.4萬余臺,比1998年增長了近1倍。伴隨市場的好轉,新一輪的機床價格戰又硝煙再起。有的企業在迅速增加生產能力的同時掀起了“降價促銷”活動,試圖從薄利多銷的方式來迅速擴大市場份額,而其他企業為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也開始降價。因此出現了市場好銷反而價格下滑,“增產不增效”的怪現象。其中價格戰打得最激烈的車床含數控車床為例,國內幾家大的車床生產廠2001年1~9月在銷售額同比大幅(30%~50%)增長的情況下,利潤卻出現負增長。

無疑價格戰是一把雙刃劍,機床每一個價格,將轉移到下游的機床附件,配件的廠家,下游廠家制造新的功能部件的發展,不利于整個行業功能部件的技術升級。此外,原材料漲價,生產成本增加,價格戰只能讓利潤不高的機床行業的日子更不好過。

但任何時期,都不缺少“挑事的”,又或許有了這種動作,才能打破表面的平靜,加劇行業的變化。

有人員認為,價格戰是市場經濟的表現形式,應隨它自由發展。但目前我國市場經濟尚不完善、尚未成熟,盲目和無序的市場競爭將會給我國機床制造業造成更大的災難。而且低價競銷只是在市場飽合、庫存積壓情況下的一種營銷手段,并不是惟一的手段。更多的企業應走出價格的誤區,將自己企業發展的立足點放在產品結構調整和市場結構調整上。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