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ICAP(國際碳行動伙伴)2月6日發(fā)布的報告:2013年度全球共啟動了9個新的碳交易市場,其中5個在中國,另外4個分別在美國、瑞士、哈薩克斯坦、加拿大魁北克。這是從2005年全球第一個碳交易體系——歐盟碳交易體系啟動以來的最高紀錄。
該報告中羅列了各交易體系的實施情況以及歐盟碳信用額折量拍賣的相關(guān)情況。報告也討論了日本和中國在省市層面開展的碳交易。目前全球在運轉(zhuǎn)的強制性碳交易體系共有13個,ICAP表示還有包括中國、智利、土耳其在內(nèi)的15個政府考慮在不同層面上建立碳交易體系來減緩排放。ICAP預(yù)期在2015年前隨著更多碳交易體系的出現(xiàn),全球?qū)⒂?0%的碳排放(2005年水平)被交易體系所覆蓋。
報告指出中國重慶和湖北地區(qū)會在今年內(nèi)開展碳交易。重慶市碳交易將覆蓋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等行業(yè)排放,允許森林碳匯作為碳信用抵消額進行部分交易。湖北省將覆蓋約150家高耗能企業(yè),總排放量達全省35%。而杭州也曾發(fā)布開展碳交易的計劃并且征求公眾意見,于2013年6月7日發(fā)布《杭州市能源消費過程碳排放權(quán)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從發(fā)布之日起30日后實施。
其他亞洲國家:韓國預(yù)計將在2015年啟動全國范圍的碳交易體系,日本和泰國會考慮建立類似的國家層面的碳交易體系。
來源:http://www.tangongye.com/CarbonAsset/NewShow.aspx?id=6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