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既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時期。城鎮化和城市化被認為是未來20年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它既是一個大戰略,也是一個系統工程。但是,過去我國的城鎮化比較單純地強調經濟建設,結果造成城鎮化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十分突出。建設智慧城市成為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的客觀要求與重要途徑之一。
同方物聯網應用產業本部數據資源工程事業部總經理席壯華就大數據分析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科學應用做了精彩的闡述。
從頂層設計入手,用指標體系量化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城市的建設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是解決城市當前發展瓶頸的新路徑、增創城市發展優勢的新舉措,需要全市統籌、全員參與。
然而,過去由于觀念、體制、技術等諸多方面的原因,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融合程度不足,造成了很多的信息孤島。智慧城市建設必須從頂層設計入手,用指標體系進行量化。
頂層設計絕不僅是技術方面的問題,規劃者首先要考慮每個城市獨特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區域影響和輻射范圍,提出一個城市的獨特定位和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之上,同方基于豐富的實踐提出一套完整的指標體系,可以幫助用戶把城市發展目標與數據建立起聯系,用數據分解目標、量化進展狀態。
建立二級數據庫,形成閉環優化
智慧城市的規劃和推進是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地調整優化。同方的作法是建立由總數據中心和二級數據中心所構成的兩級架構,總數據中心負責圍繞總體目標進行目標分解、各條塊或各領域運行規則的制訂和基于數據的評判;二級數據中心負責各條塊運行規則的細化與執行,針對性地收集數據并向總中心進行反饋。
比如對北京的交通治理問題,可以通過建立一級數據中心為政府出臺新的政策提供依據,二級數據中心則可監測新政策的實施效果,這樣就能形成智慧交通比較完整的管理鏈路。
獨立行業的數據資源體系,集團化的大同方優勢
大數據并非全新的技術,席壯華認為這更多是觀念上的變化。過去的數據量有限,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等的普及,以及電子商務、社交網絡等的興起,導致了數據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但是數據自身并不能做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把其中的價值挖掘出來。正是因為同方一直擁有這樣的理念,在多年的數據分析應用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當大數據時代到來時,同方也站在了大數據分析應用的最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同方提倡一種理念:要建立獨立于行業的數據資源體系。當傳統廠商的解決方案聚焦于不同行業的特殊性時,同方在大量行業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注重梳理數據間相關性的全局數據,理論上能夠覆蓋所有的行業,從而走在了別人的前面。
如果把大數據這條產業鏈上的廠商進行分類,國外商更多的是在賣服務器或者大數據的系統軟件,另一類就是廠商自身具有海量的數據,可以加工出一些公用的數據產品,而像同方這樣的廠商擁有一套以頂層設計為核心的指標體系和技術,也有幫助客戶把數據發揮出更大作用的實踐經驗。用戶的目標按照同方的指標體系進行分解,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和缺什么,缺的部分可以通過公共的大數據產品獲得,從而使組織的業務更完整。
更多資訊請關注自動化軟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