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少風電企業還在為消化庫存發愁,遠景能源江陰制造基上演著一副緊張生產的景象—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遠景完成1000兆瓦訂單,排名國內風電行業前五,今年接到的訂單至少已有2500兆瓦。能源戰略業務部總監孫捷表示,除了制造的智能風機、低速風機、海上風機大有市場外,遠景還挖掘出國內規模達上千億元的風機存量市場。
所謂存量市場,就是那些過了質保期、發電效率極低的風場。“十一五”以來,我國風電裝機迅猛發展,截至2013年12月末,累計裝機容量已居全球第一,然而,大量低端產能留下的風機設備發電效率低下。近年來國內風電限電棄風現象日趨嚴重,也使風電制造業嚴重過剩。例如,大唐集團經營的800萬千瓦風場,棄風率竟達40%~60%;華銳風電去年共注銷或轉讓子公司15家。
而遠景在江陰的廠房僅5000多平方米,一年收入卻達幾十億。被稱為遠景“心臟”的全球智慧能源管理中心內,密布著大大小小的顯示屏幕。在這間不到5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遠景管理著1000萬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資產,輕點鼠標,就能看到風場實時運行情況。
今年初,遠景智慧風場軟件又中標北美市場PatternEnergy項目,將為其管理6個已運行風場的所有風機和變電站資產。賣服務,每個月收“服務費”,遠景正在開拓風電產業的“藍海”。從最新排名可以看出,國內風機制造業也正由“營銷制造”向“制造服務”轉變。一般的風機質保期為3至5年,其間由風機整機制造商負責維修服務,目前國內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風機超出質保期,風機的壽命一般是20年,裝機5萬千瓦的風電場每年的運維服務費用大概是300萬元,后續的維修維護便是市場所在,格外看好智慧能源服務的市場前景。但因為知識產權不怎么受重視,服務這一塊目前在國內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需要深耕。
在風電領域之外,遠景的智慧風場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未來還可以應用到光伏、水電、火電等其他能源管理領域,帶動形成更大規模的新能源資產管理產業。未來十年,現有風機的運營維護會是一個大問題,抓住商機,必能勝出。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