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政策開閘 今年新能源汽車將發力?

時間:2014-02-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從數據看,新能源汽車在我國仍處于早期起步階段。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2013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764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僅為14604輛。

北京市日前公布新能源小客車管理辦法,這成為國家去年發布開展新能源推廣應用工作通知后的首個管理辦法。如今新能源汽車概念愈發火熱,從特斯拉到寶馬i3再到比亞迪,2014年能否成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力之年?

電動汽車利好政策開閘特斯拉概念股火熱

北京市科委日前公布《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管理辦法》。辦法規定,對納入《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和產品目錄》的小型、微型純電驅動載客汽車,將由北京市財政按照國家和北京市1∶1的比例確定補助標準。國家和北京市財政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

根據該辦法,所有受補貼車型必須納入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此外生產企業需具備完善的銷售服務體系,以及一定的產品研發、試驗驗證、生產等能力,并承諾對動力電池進行回收處理。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繼工信部等部門去年發布《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后國內首個新能源汽車管理辦法。其他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政策或將在春節后陸續發布。

臨近馬年春節,電動汽車概念已在股市中點燃。全球最為風靡的進口電動車特斯拉公布中國市場的布局后,國內相關上市公司股票連續翻紅,涉及電源管理、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新材料等相關個股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其中金瑞科技兩日漲停,方正電機更是連續四日漲停。

“我們很早就從中國進口原材料,有幾億元合作采購金額。”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吳碧瑄表示,預計合作采購金額未來將隨產量上漲繼續增長。

1月底特斯拉通過官方博客公布其車輛在中國的起售價,這一價格低于市場預期,受到分析師正面認可。

根據特斯拉公司提供的數據,2013年其在全球的總銷量為2.25萬輛,預計2014年將有望超過4萬輛,而這其中離不開中國區的增長。“預計中國區銷量將占其總量很重要的一部分。”吳碧瑄說。

政策支持利好新能源

近年我國不斷加強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陸續出臺。全國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說,我國在新能源方面保持開明的態度,并將會給予合理的政策支持。

此前有專家指出,特斯拉在國內銷售需要進口車銷售的一系列手續,這個過程或將持續一年半。不過,吳碧瑄表示,自中國地區開放預訂以來,已有來自全國各地數百份訂單,目前車輛銷售手續已辦好,最早一批車主三四月份就可以提車。

這也說明,進口電動汽車在國內政策及審批過程中并未遇到太多障礙。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由于特斯拉的時尚明星亮點,其概念的火爆未必能代表全部電動車市場,尤其是國產電動車仍需接受考驗。

新華信咨詢汽車營銷解決方案總經理金永生認為,整體來看電動車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國內外品牌沒有本質不同。特斯拉給自己插上時尚新貴標簽,成功撬動能引領社會潮流的部分階層認可,其傳播從明星向富豪再過渡到平民,以“居高臨下”的方式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勢能。

雖然北京現有的體驗店是特斯拉在中國內地的唯一一家門店,但吳碧瑄透露,2014年公司將進一步覆蓋全國多個城市,包括門店和維修店。

新能源概念能否保持“馬力十足”?

從數據看,新能源汽車在我國仍處于早期起步階段。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披露的數據,2013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764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僅為14604輛。專家認為,電動汽車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新能源概念能否在全年發力,還有待政府進一步明確政策。

崔東樹說,純電動汽車在中國的發展還要靠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這必然會對產業發展形成一些干擾,但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充電設施會逐步建立。

汽車行業專家、羅蘭貝格執行總監張君毅說,目前國家支持新能源發展的政策陸續出臺,很多城市也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對于企業來說這也意味著不得不面臨轉型,新能源車將以點帶面,逐漸替代傳統車型。

張君毅說,特斯拉進入中國或會產生“鯰魚效應”,刺激國內主流豪華車品牌,從中國電動車發展看,這還是一個不成熟的群體,整體存在技術不足、應用困難,未來發展也還需要一個“百花齊放”的過程。

金永生認為,未來電動車市場的成熟快速發展要看發電來源,如果能徹底解決電動車的電能來源問題不再是“臟電”,即非火電(燃煤、燃油或燃氣),也不是核電,而是水電、風電和太陽能電,則電動車將在可持續發展性上打開“封印”,進一步取代內燃機汽車。

更多資訊請訪問新能源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