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分布式光伏電站發展遇四大難題

時間:2014-02-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工商業企業屋頂分布式電站的投資回收期則需要達到6-8年甚至更長時間,收益率明顯低于其他類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周期偏長。導致開發商既渴求長期資金又難以獲得長期融資,多以短期債務融資來做長期回報安排,容易出現流動性風險,開發商需要面臨更大的用能單位持續經營風險。

一,與主流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相比,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周期更長。目前合同能源管理領域常見項目類型,如余熱余壓發電改造項目、LED綠色照明改造項目等,節能效益均可達50%,投資回收期一般為3-5年。而基于當前電價補貼水平,工商業企業屋頂分布式電站的投資回收期則需要達到6-8年甚至更長時間,收益率明顯低于其他類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周期偏長。這一方面導致開發商既渴求長期資金又難以獲得長期融資,多以短期債務融資來做長期回報安排,容易出現流動性風險,另一方面導致開發商需要面臨更大的用能單位持續經營風險。

二,常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多依附于用能單位主生產線,其運營狀況對用能單位正常生產情況有較大影響,如余熱余壓發電項目、熱電廠冷凝水回收利用項目。分布式光伏電站則不同,核心部件僅安裝在廠房屋頂,是否正常運營對用能單位的正常生產經營不構成直接影響,從而導致用能單位違約成本較低,項目違約風險更高。

三,從分布式光伏電站相關支持政策角度來看,一則目前實施的“優先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政策在某種程度上導致項目結算涉及多個不同的相關利益主體(如電網、同一屋頂下的若干個工業企業),無形中增加了項目復雜程度與結算風險;二則盡管已有多項國家支持政策出臺,項目開發流程及其管理還未完全理順,補貼具體的落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大多數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面對開發商融資申請時持等待觀望態度。

四,工商業企業廠房屋頂電站項目的規模處于“不大不小”的尷尬狀態。從吸引投資者的角度,與動輒裝機上百兆瓦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相比,工商業企業廠房屋頂電站規模過小,考慮到平均交易成本,電站建成后難以吸引資本市場或基金等其他社會資本的進入,嚴重制約了開發商的項目滾動開發能力;從分散項目風險的角度,與小到裝機2千瓦-3千瓦的居民住房屋頂電站相比,工商業企業廠房屋頂電站的規模又顯得過大,一旦項目發生風險,大量電站組件設備難以迅速找到合適的替代運用場所,光伏設備可拆卸、易轉移的優勢難以發揮。

更多資訊請訪問新能源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