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著手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其推廣力度前所未有。一個關鍵的要素就是在未來的六年里風力渦輪機的數量將增加兩倍。
中國現已是世界風能最大生產者,但仍計劃擴大風能產量。中國現有的風電裝機容量為75千兆瓦,并計劃在2020年前達到200千兆瓦,這一數目令人震驚。相反,歐盟各成員國風電裝機容量總和才剛超過90千兆瓦。
中國西部省份新疆是七個指定風能發展基地之一。盡管新疆有許多冰雪覆蓋的山脈,渦輪機的數量仍以成千上萬的速度在這片冰凍沙漠中增加,裝置新設備使得工作的進程大大加速。
制造企業金風科技公司的工程師江波(音譯)說:“七年前,我們只能在兩天內制造出一臺風力渦輪機。但是,我們現在是一天制造兩臺。”
挑戰
風能開發的熱潮仍存在一系列挑戰。風力最大的地區,例如新疆,基本都與電力緊缺的大城市相距甚遠。風力場建造速度快,但連接渦輪機與輸電網的建設跟不上趟。輸電網本身更適合用于那些輸出穩定的火力發電廠,難以適應風力不太穩定的風電。結果是有些風力田即使在大風天氣下也被下令關閉,即縮減產量。
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是,風能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中國對能源的無盡需求。最新數據表明,2012年中國2%的電力來自風能,煤電則占了75%。然而,中國的總產量超過了所有歐盟國家總和,風能產量的絕對數值仍是巨大的。
全球風能理事會中國項目主任喬黎明說:“2%聽起來可能很小,但考慮到中國的電力總量這并不少。”她說:“實際上,去年風能就超過了核能成為在煤電和水電之后的第三大能源,有很大的潛力。”
規模龐大的風能市場鼓勵大規模生產,這將會降低成本促進創新。現在,風能的迅速發展已經帶來了新設計的熱潮。比如說金風科技公司生產出的渦輪機不需要變速機箱,因為它自帶更廉價的“直接驅動”系統。
市場根據來自國際能源協會的保羅弗蘭克爾所說,中國的風能發展將會降低國際風能價格。“正如其他很多事情一樣,中國所做的將會給全世界帶來影響并且中國對降低風能成本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貢獻:第一就是中國市場至關重要,發展前景巨大。第二就是中國擁有非常穩健高效的生產能力。”
前景
中國政府已經把發展可持續能源放在戰略性優先地位并支持風能通過補貼制度迅速發展。中國許多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也使得開發可持續能源更為合理。這一目標比能源安全和降低碳排放量更為實際。仍存在的問題就是風能的成本能否降到比中國的主要能源煤炭還低。
金風科技副總裁馬金儒說:“科技創新將會降低風能成本,所以風能產業將會在電力供應方面有巨大的進步。”
如果有任何國家能夠將風能資源產業化并從中獲利,也就只有中國了。風能的未來可以在新疆的絲綢之路窺見一瞥:金屬色的渦輪機就像森林般矗立在這條古老的貿易之路上,其中一些已經建成,另一些還需安裝葉片,還有更多的仍需詳細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