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15日),記者從新疆發改委獲悉,國家能源局于10日發文同意準東至華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展前期工作,“疆電外送”工程直流外送能力將達到1900萬千瓦,新疆發改委網站稱,這意味著新疆第二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11月中旬以來,國家能源局多位官員前往新疆調研并召開座談會,還初步擬定了《關于支持新疆能源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在“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將新疆打造成國家級能源戰略輸送大通道”等五個方面對新疆能源發展進行支持。
有業內人士分析,新疆國家能源輸送大通道包含油氣管道和輸電網兩個方面內涵,而新疆本地電力消化有限,外輸對本地和輸送地都將帶來極大利好。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對記者表示,目前東部火電建設已經基本叫停,從全國能源格局看,未來必須從西部輸送電力,西部地區也可以借此發揮能源優勢。
特高壓電網獲批
新疆發改委消息顯示,12月10日,國家能源局以《關于加快開展準東-華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同意準東-華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展前期工作。這被稱為“疆電外送”準東-華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前期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國家能源局在上述文件中還要求,有關單位要集中力量,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同時,請國土、水利、環保等國家有關部門及工程沿線各省給予準東-華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必要的支持。
新疆能源資源豐富,但多年來由于區位和市場等原因,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新疆發改委消息稱,“疆電外送”工程通過超高壓、特高壓輸電技術,打通了新疆能源資源參與全國平衡的大通道,破解了新疆長期以來的“能源孤島”局面。
有業內人士表示,特高壓電網一般建設周期在一年半到兩年之間,該電網建成將對新疆當地財政收入和相關產業形成極大利好。公開資料顯示,自首條“疆電外送”通道建成送電以來,新疆已累計完成外送電量126億千瓦時,這為當地帶來了頗豐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據新疆發改委初步測算,該項工程建成以后,年均可實現向華東電網輸送電量660億千瓦時,每年就地轉化煤炭資源3000萬噸以上,直接拉動固定資產投資約100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40億元左右,增加就業崗位約1萬個,間接解決10萬人就業問題,每年為新疆增加財政收入約30億元。
能源發展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據新疆發改委消息,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史玉波早在11月中旬就帶隊在新疆調研,其間還現場考察了“疆電外送”第二通道工程配套電源選址項目在內的多個能源項目。
11月29日,新疆發改委就發布消息稱,按照中央關于把新疆建成“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的總體要求,新疆全區開工建設了一大批電力項目,而新疆四個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提前獲國家批復。這被新疆發改委稱為,意味著國家同意把新疆“十三五”規劃的項目提前到“十二五”期間實施。
12月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領導和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一行召開新疆能源工作座談會。在此次座談中,國家能源局就初步擬訂的《關于支持新疆能源發展的若干意見》進行了介紹,并征求了當地政府和相關企業的意見。
據當地媒體報道,吳新雄介紹,國家能源局計劃從“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將新疆打造成國家級能源戰略輸送大通道”、“實施差別化能源政策與產業政策”等五個方面對新疆能源發展進行支持。
有分析認為,這是國家能源局首次給予一個地方專門制定能源特殊政策。林伯強對此表示,目前東部地區能源開發受限,中國能源重心越來越往西部移動,西部地區也可以借此發揮能源優勢,但在發展火電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