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外部環境使然還是行業客觀規律,隨著時間推移,中國消費者將趨于理性,混合動力和小型車終將大行其道。轉型,是汽車企業必然選擇;啟動轉型,從眼下開始并不算晚。
國內混合動力汽車的春天何時到來?或許也不再遙遠。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加強,以及對混合動力認識更加成熟,混合動力正在悄然升溫。
全新威馳和全新YARIS相繼上市,7萬元左右的起售價一下子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在富有吸引力的產品和價格背后,顯示出的正是踐行“中國豐田”的承諾和決心。
環境污染的壓力甚至比人們預期的更嚴峻。遮天蔽日的嗆人霧霾不再是地區專屬,而已成為橫跨全國的普遍課題。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從能源利用到車業發展,一場徹底性的變革迫在眉睫。
汽車再度成為眾矢之的,按照北京市制定的《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針對機動車的單雙號限行、進一步壓縮新車銷量,堪稱史上之最。事實上,施加在汽車業頭上的緊箍咒正在不斷收緊。年初,國務院下發的《關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降至5.0升/100公里。
盡管將汽車當做“罪魁”不盡合理,但對于行業和車企來說,抱怨與回避于事無補。更何況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在汽車節能減排方面已遠遠落在了后面。當豐田的混合動力車型已在全球賣到了570萬輛時,中國的混合動力汽車仍在年銷萬輛徘徊;當歐洲、日本早已遍地是小型車時,國內的SUV、大排量奢靡之風卻越演越烈。其中的反差頗令國人尷尬,更令人汗顏。
毫無疑問,綠色、環保、高效已成為汽車業發展的必然,也是汽車企業的唯一出路。對國內車業來說,在電動車熱退潮后,關于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的夢想已經破滅,節能減排之路到底該怎么走?答案其實早就不言自明,混合動力與小型車是一條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基礎科目。
混合動力或將迎來春天
就在上周,位于常熟的豐田中國研發中心正式落成啟用。按照豐田的計劃,這個研發中心除了要開發出適合中國市場的車輛以外,核心任務就是要加速推進混合動力汽車的國產化。相信隨著豐田混合動力核心組件的國產化,混合動力汽車的售價有望顯著降低,勢必會激發消費者的更大熱情。
需要指出的是,混合動力已經不再是豐田汽車的獨門絕技。包括大眾、奔馳、寶馬在內的歐系汽車企業已敞開大門擁抱混合動力,將其列為節能減排汽車的發展重點。從之前豐田一家孤軍奮戰,到如今跨國車企競相追捧,混合動力正在建立集群效應。
全球幾乎所有的汽車巨頭都已涉足混動,但不得不承認,作為混合動力的先驅者和堅守者,無論技術成熟度還是產品豐富度,豐田都獨占優勢。可以預見,豐田汽車即將收獲混動果實。
國內混合動力汽車的春天何時到來?或許也不再遙遠。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指出,實現節能減排、推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不能動搖,混合動力汽車并不是純電動汽車的過渡產品,而是傳統動力的升級版,未來政府、企業要堅實推進混合動力的快速發展;而在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看來,雖然未來兩三年內混合動力汽車發展仍難見大的起色,但三四年之后則會迎來快速發展。
實際上,隨著消費者環保意識加強,以及對混合動力認識更加成熟,混合動力車型銷售正在悄然升溫。統計顯示,前三季度混合動力凱美瑞尊瑞銷售接近4000輛,超額完成目標;而雷克薩斯年初至今的銷售中,混動占比達1/3。
雖然說豐田占據了混合動力的先機,但業內普遍認為,日系車并沒有完全一統天下,本土企業只要看準方向、定位準確,在市場上還可以占有一席之地。
據了解,包括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在內的國內大型骨干企業,都已經意識到節能減排的迫切性,紛紛加大投入混合動力。有企業負責人表示,不管國家有沒有政策,混合動力汽車都要進行產業化、商業化。按照2020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5.0升/100公里的限值,“到那個時候再開發混合動力肯定來不及,必須從眼前立即做起。”
讓人欣慰的是,隨著混合動力技術日益受到關注,國內零部件企業已經提前布局。日前,我國鎳氫汽車動力電池領域規模最大的項目——科力遠長沙工廠正式投產。據悉,生產成本可比日本工廠降低一半。這意味著,在正式擁有了獨立掌握的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的制造工廠后,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全面產業化的大幕將正式開啟。
雖然時間或早或晚,但可以確信的是,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必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小型車有望叫好又叫座
與混合動力汽車類似,小型車在國內也一直處于叫好不叫座的處境。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高檔車品牌幾乎無一例外實現了增長,平均增幅都超過30%。相反,小型車和小排量車市場卻進一步萎縮。1930萬輛的產銷規模,小型車銷量只有200萬輛,占比很小。整個汽車消費市場彌漫著求大求全的不健康風氣。但伴隨著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霧霾天氣、停車難、能源消耗等問題,汽車業所遭遇來的壓力更加迫切,貪大的汽車消費觀有望出現改變。
實際上,車市發展與政策導向密切相關。隨著《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國V排放標準相繼公布,以及通過油品質量升級進而推動油價上升,所有這些因素都顯示出一個必然,那就是發展小型車勢在必行。
無需質疑,相對于中大型車,小型車實用性更高,更重要的是,小型車的油耗、排放都比中大型車低20%左右,且后續養護和使用成本更低,這也正是為什么歐洲、日本等汽車消費成熟國家青睞小型車的原因。
據了解,2012年日本汽車新車銷售537萬輛,這其中輕型車、小型車銷量接近50%;歐洲比例更高,銷量占到70%,走在歐洲,大街小巷幾乎都是小型車天下,開一輛大車都會不好意思。
成熟汽車市場的今天,一定是中國車市未來發展的明天。也正是意識到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國內汽車企業開始著力于小型車投入,這其中表現最搶眼的正是豐田。
繼今年上海車展豐田中國發布小型車戰略,明確宣布發力小型車后,全新威馳和全新YARIS也相繼上市并公布了價格,7萬元左右的起售價一下子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在富有吸引力的產品和價格背后,顯示出的正是踐行“中國豐田”的承諾和決心。
“在豐田的血液中流淌著小型車的DNA”,豐田汽車中國投資公司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表示。“為了小型車戰略的成功,豐田完善了供應商體系,增加現地采購比例。”
不僅是豐田如此,包括大眾、通用、本田在內,也相繼在華加碼小型車,紛紛押注的背后,瞄準的正是該市場即將爆發的高速增長潛力。對于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小型車則是買得起、用得起的最佳選擇,而這也有望促進小型車成為中國未來的國民車。
無論外部環境使然還是行業客觀規律,隨著時間推移,中國消費者將趨于理性,混合動力和小型車終將大行其道。轉型,是汽車企業必然選擇;啟動轉型,從眼下開始并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