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確定的“配網規劃年”。在這一年里,國網北京電力全面開展“網格化”配網規劃的研究與實踐,并取得了初步成果。這是一個起點,更科學的配網規劃在這里起步,更堅強的智能配網在這里起步。
配網亟待發展,規劃更需科學
配網是連接輸電網、分布式電源和各類客戶的重要環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來,國網北京電力配網建設投入不斷加大,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但配網供電可靠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城市戶均停電時間57分鐘,而這一數據在巴黎僅為15分鐘,東京為9分鐘。
同時,隨著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首都電網的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對配網的功能和形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問題和新需求相互交織的現狀,決定了打造堅強智能配網刻不容緩。
電網建設離不開科學的電網規劃。傳統電網規劃方法以110千伏及以上電網為主,10千伏配網規劃主要依據上級電網的安排,規劃隨客戶需求而調整,與區域規劃銜接不足。“這種傳統規劃方法會給電網建設帶來很多問題。”國網北京電力發展策劃部主任馬林峰說,“有時是電力建設時序不統一,造成施工浪費;有時和地區建設不同步,難以取得政府支持。”例如2008年,因發展需要,豐臺地區需要建設220千伏岳各莊變電站和玉泉營變電站。然而,由于當時的電網規劃方式還是“自上而下”,在早期規劃中并沒有預留變電站站址,致使工程建設在前期溝通、審批、環評等環節便阻力重重。不僅如此,過去部分配網規劃還存在規劃依據不實、負荷預測不細、項目儲備不深等問題。
種種問題指向了傳統配網規劃方法的局限性。為適應城市發展趨勢,支撐配網未來發展,國網北京電力創新規劃思路,完善規劃方法,做實、做細、做深配網規劃。在借鑒美國紐約、法國巴黎等國際先進城市配網規劃理念的基礎上,國網北京電力深入調查、討論、研究,逐漸形成了“網格化”配網規劃理念,并于2012年年初在豐臺供電公司展開試點。
區域劃分網格,差異化規劃配網
何謂“網格化”配網規劃呢?簡單來說,就是依據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將整個北京市不同用地性質和開發深度的地塊進行歸類,劃分為若干個小格子,然后對每個格子進行負荷預測,有針對性地編制配網規劃。
今年1月,國網北京電力在總結豐臺供電公司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將北京1.64萬平方千米地域劃分為128個大區566個小區,并按照單一功能最小化原則,根據居住、工業、商業、行政辦公等14類不同用地性質劃分為44016個網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