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光伏研發和終端利用補貼更有效

時間:2013-12-0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建立光伏補貼的部門協調機制,制定統一的光伏補貼標準。當前國內不同部門都有自己的補貼體系,各自為政的結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由于缺乏頂層設計,使得光伏產業發展處于無序狀態。

從國外補貼機制來看,補貼要有退出機制,逐步降低補貼比例 
 
政府補貼占據主導地位,盲目發展造成產能過剩,是光伏產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 
 
與補貼生產者相比,補貼研發與終端利用環節更為有效,這是未來補貼政策調整的重要方向 
 
有必要借機反思我國光伏產業補貼政策,并糾正不合理的地方,以促進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國內光伏行業近兩年在發展中頻繁遭遇“寒流”,業內多家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的問題。出現這種局面,與近年發生的光伏貿易爭端關系密切。而這些爭端的產生,無不與國內光伏產品補貼政策有關。 
 
2012年中美光伏“雙反”(反傾銷、反補貼)案以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逐漸惡化。在中美光伏爭端中,美國商務部對進口中國光伏產品做出反傾銷、反補貼終裁,給我國光伏產品對美出口造成較大影響。 
 
與中美光伏爭端相比,2013年中歐光伏爭端影響更大。因為中國對歐盟光伏產品的出口額達200多億美元,約占中國光伏產品出口總額的80%。最終,爭端以中國光伏產業代表與歐委會就中國輸歐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結局。 
 
短短兩年內,中國分別與美國、歐盟等主要貿易伙伴在光伏產業補貼問題上產生爭端。筆者認為,有必要借機反思我國光伏產業補貼政策,并糾正不合理的地方,以促進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補貼政策為何受詬病? 
 
政出多門,執行性不強;缺乏有效監督管理,騙補現象時有發生 
 
2013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光伏產業發展面臨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但并沒有提出政府補貼政策與產能過剩之間的關系,相應地,對光伏補貼問題也未深究。 
 
國內光伏補貼政策,一直以來廣受詬病,其原因在于:一是政出多門,如財政部“金太陽”光伏項目補貼、住建部“光伏建筑”項目補貼、國家能源局光伏示范項目補貼、大型光伏電站電價補貼等;二是政策設計存在問題,政策可執行性不強,導致政策效果較差。 
 
當前,從技術和規模上,可以將國內光伏應用市場電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大型光伏電站,另一類是分布式能源電站,如“金太陽”示范工程的屋頂光伏建設。國家相繼對這兩種光伏電站項目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 
 
對于大型光伏電站來說,其劣勢主要是遠離電力負荷區,且當地電網基礎建設極度不完善,使得光伏發電難以輸出。在西部荒漠地帶大力建設的大型光伏電站不能實現就地消納,也難以解決東部缺電問題。建設大型光伏電站,如果考慮巨大的電力輸送成本以及政府補貼的巨額支出,會大大降低大型光伏電站的經濟性。 
 
與大型光伏電站相比,分布式能源“金太陽”示范工程最大的優勢在于靠近電力負荷區,光伏所發電量可以就地消納,不產生電網環節的輸送成本。而且,其分布式的布局特性也完全符合太陽能分布式特性,所以仍是未來光伏應用的重要發展方向。這項補貼是目前補貼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在東部和沿海城市此類項目最多。 
 
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1年的裝機容量分別是624MW、272MW和600MW。目前“金太陽”項目采取“先補后建”的補貼方式,即先下發補貼資金的70%用于項目建設,其余30%的資金在項目完工驗收合格后發放。 
 
“金太陽”補貼對于光伏組件廠家的去庫存化以及光伏產業的發展無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由于對補貼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尤其是“先補后建”的形式,使得騙取補貼的現象時有發生,降低了補貼政策的有效性。對于“金太陽”示范項目來說,重點在于完善補貼的監督機制,既有利于調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也要保證補貼真正落到實處,通過機制設計降低監管成本。 
 
從國內已經實施的光伏補貼來看,西部地區在光伏電站建設方面具有地域優勢,但需要協調解決“上網”問題;“金太陽”和“光伏建筑”必須加強監督管理,提高補貼的有效性。按照發電量給予補貼是科學、合理的補貼方式,但需要引導、完善。 
 
國外提供哪些經驗? 
 
補貼要有退出機制,注重補貼效率,監管工作不能放松,補貼的最終目標是去除補貼 
 
國外光伏補貼政策主要有三類:一是補貼安裝光伏系統,日本采用此方法;二是補貼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德國、西班牙等國采用;三是如美國加州那樣,同時運用以上兩種方法。 
 
從政策實施效果來看,日本在1994~2003年成功實施一輪補貼,促使2004年日本光伏累計安裝量達1100兆瓦,成為當時全球光伏容量最大的國家。2004年,德國政府通過上網電價法(即著名的EEG法案),促進了光伏安裝量激增。在這一方法中,德國對上網電價補貼設置了逐步遞減機制,即光伏系統安裝完成后,此后每年的固定價格下調一定的比率。這一方法隨后被西班牙、意大利、希臘、法國采用。 
 
2006年,美國加州綜合運用這兩種補貼方式,對中小光伏系統實施投資補貼或上網電價法,對大系統實施上網電價法,初始上網電價0.39美元/ 千瓦時,維持5年,此后逐年降低。 
 
投資補貼法增加了財政支出,從而增加了納稅人的負擔,但這種方法實施非常方便。上網電價法使光伏補貼由電力公用事業的消費者承擔,且更加注重光伏發電的實際效果,但增加了管理負擔。此外,投資補貼法注重設備安裝的容量,忽略了設備的實際運行情況,而上網電價法更有效地促進了光伏設備的使用。 
 
從國外補貼機制來看,補貼要有退出機制,逐步降低補貼比例。補貼的最終目標是去除補貼,通過不斷調整補貼政策,以達到取消補貼的最終目的。 
 
在補貼對象上,國外屋頂光伏電站建設始終是補貼的主要方向。德國90%以上的光伏項目都是屋頂光伏電站項目,歐美國家對屋頂光伏電站建設補貼標準明顯高于大型光伏電站,越是小型、自發自用比例高的項目,獲得補貼額度也就越高。歐美國家的光伏工程大都靠近電力負荷區,所發電量隨發隨用,最大限度利用了光伏所發電量,實現了政府推動清潔能源的目標。 
 
在補貼方式上,為提高補貼政策的效率,歐美光伏產業補貼很少采用事前補貼的政策,并注重通過法律形式來規范補貼,避免補貼資源被濫用。因此,需要借鑒國外光伏電站補貼的政策優勢,摒棄不合理的政策規則,尋找合理補貼之道,從而有效使用補貼資金,促進我國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怎么補貼更合理? 
 
應適度減少補貼,加強部門協調,制訂統一的補貼標準,合理選擇補貼環節 
 
對于未來我國光伏補貼政策的優化,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應適度減少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力度。從國內實踐來看,政府補貼占據主導地位,盲目發展造成產能過剩,是光伏產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部分光伏企業破產給當地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負擔,也導致光伏企業缺乏市場競爭意識,喪失自我生存發展能力。在經濟增速下調、財政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應適當縮小補貼規模,著力提高光伏產業的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 
 
其次,建立光伏補貼的部門協調機制,制定統一的光伏補貼標準。當前國內不同部門都有自己的補貼體系,各自為政的結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由于缺乏頂層設計,使得光伏產業發展處于無序狀態。建立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不僅有利于在光伏問題的貿易中統一認識、統一行動,也有利于就光伏補貼標準進行國際交流。 
 
再次,應選擇合理的補貼環節。當前國內光伏補貼很大部分給了設備制造環節,這也是引發光伏爭端的重要原因之一。與補貼生產者相比,補貼研發與終端利用環節更為有效,這是未來補貼政策調整的重要方向。《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也提出要大力支持用戶側光伏應用,但政策效果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和評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