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機床設計的意義
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雖然為社會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但是要消耗大量的資源,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目前,環境問題已經日益成為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各國政府制定的環保法規越來越嚴格,消費者也對環境管理極大關注。因此,如何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是21世紀制造業面臨的重大問題。為此,在制造業實施綠色制造技術,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已勢在必行。機械制造業在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金屬切削機床是制造機器的機器,是工業母機,一般機床的工作年限都在三、四十年以上,屬于長壽命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內既要消耗能源,又要產生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廢棄物,對工作環境和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污染[1].所以,節省能源、綠色環保的新型機床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
綠色機床設計的新材料
隨著現代工程技術和科學技術對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新材料的研究和應用得到迅速發展,以復合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在機械工業中,新材料的出現和應用使一些傳統的加工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現代航空航天業等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對數控機床與裝備的性能、精度、加工能力的要求日趨提高,帶動和促進了數控機床與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由于航空航天工業產品零件具有耐高溫、高強度、難加工、合金材料和復合材料多、復雜結構件多和工藝要求高等特點,要求機床加工設備朝大型(重型、超重型)、高速、精密、復合、智能化的趨勢發展。如何充分地發揮新材料工藝性能等優勢,把它應用于實際,成為新時期機床設計領域的重要課題。
包括碳素纖維、陶瓷和復合材料等新材料在機床結構中的應用,使機床結構輕量化、環保化,促進了機床加工設備向高速、精密、復合、智能化方向發展。如機床的大尺寸支承件使用人造花崗石,或在鋼板焊接的框架內填充混凝土,既可以節省金屬資源,又可以增加抗振性和熱穩定性;對一些受力條件復雜的零、部件,使用像碳素纖維等新材料,不僅可以使機床結構輕量化,而且可以提高壽命;對一些高硬度耐磨件,使用陶瓷等材料代替高硬度鋼,既可以減輕重量,又可以節省貴重金屬資源,還可以省去高硬度鋼在加工過程中需多次進行的、耗時耗能的熱處理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