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秋冬以來,全國各地紛紛上演霧霾鎖城,人們對PM2.5的關注開始逐漸升溫。這類細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造成的影響很大,其危害也許超出了你的想象。面對國內諸多城市空氣污染指數的持續“爆表”,人們本以為是把“保護傘”的室內環境也慢慢被空氣中細小的粉塵顆粒所“侵占”。如何能在日常工作生活的環境中檢測出污染指數,成了千家萬戶最易忽視卻又極其重要的問題。Air.Air!便是一款能夠在室內解決監控粉塵的空氣質量紅外傳感器。
在使用時,它先通過內置的用于監控粉塵的紅外傳感器接收產品正中圓孔處的懸浮顆粒物,再利用微控制器進行編碼,最后通過藍牙4.0將產品中收集的數據同步至手機。在收到室內粉塵指數后,你便可以開始在產品覆蓋的范圍內進行打掃,改善局部環境的空氣粉塵狀況。
因為在空氣中的粉塵細微到不能輕易發現,需要借助光線的照射才能看到。Air.Air!便想到在產品中集成夏普的監控傳感器和一個單片機實現對小范圍內的空氣粉塵進行監測。Air.Air!的機械工程師張晟告訴PingWest,整體的想法思路比較簡單,起初在技術端僅通過一塊小電路板就實現了產品的基本功能。
和其他創客的項目一樣,Air.Air!也是一支單兵作戰能力極強的團隊。目前均有全職工作在身的五人平均年齡24歲。雖然只能在業余時間把精力投入到產品中去,但這幾名工作經歷普遍只有一年的“大學畢業生”硬是通過五個月的時間,把Air.Air!從零點做到了眾籌。
無論是產品的開模量產,還是環境的交匯融合。深圳有著北京上海沒有的“創客范兒”。常駐深圳的張晟在制作Air.Air!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國內外創客的三點不同。首先,國外創客喜歡產品迭代的速度和做事準確的效率,但這些在境外實現相對較慢較難。其次,國外創客雖然在產品的思路想法上極具創意,但在技術實現的功底上明顯疲軟。到了深圳能與同行們共“嘔”創客這口氣,互相學習借鑒也是劃得來的。最后,在產品代工和供應量產的問題上,深圳能快速解決他的“燃眉之急”。
對Air.Air!來說,張晟和他的團隊更希望借助產品在線上線下的銷售,制作出國內空氣粉塵的隨時數據信息。之前曾有一家知名的天氣軟件找到Air.Air!尋求合作,但是產品銷售數量的不盡人意使得合作未能繼續。不過,通過大數據與云結合,統一用戶信息和預測空氣指數將是Air.Air!未來持續關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