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走出去漸成趨勢 我國風電產業國際化進程加速

時間:2013-11-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我國風電產品的一大弊病,要提升國際競爭力,就需要實現從低成本戰略到差異化戰略的轉變,將企業戰略集中在產品設計、技術創新、產品改良和服務創新等方面上來,創造出有自己特色和個性的產品。

我國風電產業在國內外市場強勢拉動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迅速成長為全球風電產業大國。目前,中國風電產業已從探索階段逐漸走向成熟,在贏得了快速增長之后,風電產業制造商逐步顯現出加快國際化步伐的態勢。

風電資本走出去漸成趨勢

中國風電市場的高速發展催生出了一大批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同樣也使國內風電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不久前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國內風電整機制造環節已有近百家企業,隨著國內風電裝機容量的高速增長,風電整機制造商陷入“紅海”,日趨激烈的價格戰已經開始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開拓新的市場增長點已經成為國內主要風機制造商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

近日召開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中國風能學會副會長施鵬飛表示,隨著中國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風機產能出現過剩,企業必然要開辟國際市場。根據風能學會的統計,去年中國出口到海外的風機達43萬千瓦,累計出口到國外市場超過70萬千瓦。同時,隨著國產風機質量的提高,國產風機較高的性價比也使進入國際市場的步伐加快。

據統計,2012年共有19個國家進口了中國的風機,其中美國最多,容量達到32.8萬千瓦,占中國出口機組的47%。施鵬飛指出,其實不僅僅是整機,零部件的出口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甚至比整機出口還要早。最早像塔架、鑄件等,雖然有些質量和技術水平還不是特別高,但是具有價格競爭優勢,所以很多國外的整機制造商愿意從中國進口零部件。

但是這只是設備走了出去,現在中國風電資本走出去正在成為一種趨勢。例如,龍源、三一、天潤分別收購和投資了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的風電項目。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收購外國公司,來實現全球布局和技術引進,例如金風控股德國VENSYS公司,湘電集團收購荷蘭Darwind公司。還有就是直接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利用海外的科技、人才優勢以及豐富的風電開發經驗,通過國際合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施鵬飛不無感慨地說。

中國是國際化的風電基地

根據世界風能協會(WWEA)的統計結果,2012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44GW,中國風電仍然以累計裝機占全球市場27%的份額繼續保持世界領跑者地位。世界風電裝機前五的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德國、西班牙和印度。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上,從來就不可能缺乏國外風機企業的身影。施鵬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風電行業快速發展階段,外國風機企業一直是中國風電建設的參與者。十年前國內只有兩家國產風機品牌,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是外國品牌,但是現在情況完全被逆轉了。即便如此,像維斯塔斯在中國市場每年還有50萬千瓦的市場份額。

同時他還指出,除了整機以外,外國品牌的零部件還是具有絕對的優勢。風機的關鍵部件軸承的制造商FAG、KF占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雖然國內的軸承廠商一直在努力,但是國內的風機廠家主要還是采用進口的軸承。其他的像變流器、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還是外國品牌的市場。另外關于風電咨詢方面,國內的很多整機廠產品都是和GL聯合設計。在設計軟件和風電廠的軟件方面,我國風機企業依然依賴于外國企業。

加快掌握核心技術提高競爭力

對我國風電產業來說,主要由廣闊市場形成的優勢不會長期存在,并且現階段還出現裝機量逐漸下降的趨勢。為此要注重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促進風機產業差異化戰略的發展,實現我國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地位的提升。伴隨著經濟水平和消費層次的提高,以新技術為特點的高附加值的風電產品將擁有越來越廣闊的國際市場。

同時,國際化步伐的實現和加快,將風電產業重新拉回到了規模經濟領域,一旦風電制造商掌握了核心技術與產品,就可能成為整個行業的佼佼者。在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過度競爭的市場將會逐步淘汰大批不具備競爭優勢的落后企業,在行業整合并購的過程中,整個產業會趨于集中,那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企業,將會憑借對關鍵環節的控制和核心技術的壟斷而成為行業的主導者,他們彼此間的競爭合作將會形成對風電行業的整合,這種整合將有利于我國風機產品的出口。

同質性也是我國風電產品的一大弊病,要提升國際競爭力,就需要實現從低成本戰略到差異化戰略的轉變,將企業戰略集中在產品設計、技術創新、產品改良和服務創新等方面上來,創造出有自己特色和個性的產品。同時,還要避免低水平重復投資建設,引導資源向龍頭企業集聚,提升原始、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延伸產業鏈條,在此基礎上擴大生產規模,加強民族品牌建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