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機器人“太給力” “充分失業”已成大勢所趨

時間:2013-09-26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歐美學者的專論,機器替代人力已成氣候,難以回轉,是不是未雨綢繆,估量一下自己的工作可以計算機化、自動化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想一想有哪些需要創意與社群智慧的工作,因為學者說這一類的工作一時還不能被計算機替代。

充分失業(FullUnemployment)這個名詞筆者也是第一次聽到,顧名思義,與充分就業相反,也就是除了極少數的人工作之外,絕大多數的人都不工作,不是因為能力與經驗不夠,是因為沒有可做的工作,早先用人去做的工作都讓機器搶去做了,全球幾十億人都成了大閑人。這不是科幻小說,是未來學者根據科技的發展趨勢與發展速度的預測,當然不是近期,但五十年、一百年以后就難說了。

機器換人大勢所趨 “充分失業”成必然趨勢

英國牛津大學的牛津馬丁學院(OxfordMartinSchool),最近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就計算機化對工作的影響程度,分析未來的就業,由CarlBenediktFrey與MichaelA.Osborne主持,這兩人一人是工業國家轉型到知識經濟體的學者,一人是機器學習的專家,研究報告的結論,是美國有近半的工作會在二十年內可能消失。

這項研究,是以美國就業網站里的702項工作為資料,藉用每項工作的詳細描述:工作內容、工作方式、所需技術、所需能力、教育程度、平均待遇、目前職場人數、成長趨勢,以高斯程序(GaussianProcess)的統計方法,估算這702項工作計算機化的機率,來分析未來就業市場有哪些工作有被計算機替代的危險。

研究的結論,未來二十年的美國就業市場,有45%的工作項目處于危險邊緣,而每項工作所需要的教育訓練與薪資所得,與這項工作可以被計算機化的機率,成強烈反比。也就是說越容易被計算機化的工作,所需要的教育訓練越少,薪資也越低。

兩位專家在報告里說,就業市場的轉變可以分作兩階段,第一階段是很容易被計算機替太的工作,現在已經有不少了,范圍會繼續擴大,像運輸后勤、生產勞力、行政支持,另外像服務業、銷售、建筑業的許多工作也會漸漸減少。

機器換人大勢所趨 “充分失業”成必然趨勢

第二階段則是進入一時還不容易計算機化、自動化的工作,所以進展的速度會慢下來,要等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一旦更新的人工智能出現,管理工作、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甚至藝術工作,都會漸漸自動化。

MIT學者AndrewMcAfee,近年不斷著作、演講,說我們已經進入以技術為主的經濟,越來越多有如科幻的場面,卻越來越少的工作機會,因為機器替太了人力。計算機能聽、說、寫、翻譯,機器人在庫房里搬運貨物,無人駕駛汽車已經上路,但這僅是改朝換代的開始,我們連第一步還沒跨出去,以后會變成什么樣的社會,難以想象。

McAfee看到兩個問題,第一是經濟問題,他以2005到今天為例,如果2005年是100%,七年之間企業的利潤對GDP成長到110%,但工資對GDP卻下降到94%,換句話說生產力的提升不再靠人力,是靠機器,景氣好轉不等于就業的增加,這雖然是傳統經濟學無法想到的,但可以用轉業方式抒解。

第二是社會問題,五十年前,白領階級與藍領階級的生活相差無幾,都屬于中產階級,五十年的變遷,白領階級影響不大,但藍領階級的生活質量大幅度下降,貧富差距加大,相對中產階級減少,社會因而問題叢生。這位學者說這是極大的挑戰,就要看人類的集體智慧怎么因應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