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手機傳感器收集汽車數據 助力個性駕駛

時間:2013-09-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自動駕駛汽車將在爭議與疑慮中離我們越來越近,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也許到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就能在美國正式上路。

從一些已有的或即將發布的手機軟件來看智能駕駛已初露動人圖景。Drivewise.ly公司推出的手機軟件能夠自動識別駕駛者的開車習慣,為開車人提供絕對個人的駕駛改進方案,Zendrive公司則更關注駕駛者的通勤體驗,為駕駛者實時測算出最安全、最有趣的出行路線。

去年,沃爾沃公司僅靠一名司機,帶著一支無人駕駛車隊行駛了200公里。

手機軟件也能讓駕駛體驗變得更加智能化,比如當你想知道自己的駕駛技術如何——不是得到某種含糊的夸獎或否定,甚至也不是描述性的評語,而是希望獲得某種量化的測評或得分,那么Drivewise.ly就能告訴你。

Drivewise.ly公司最近推出一個可以為駕駛技術打分的APP,android手機和iPhone均可下載使用。安裝APP之后,帶著手機開上一段路,它就能自動識別你的駕駛習慣并根據你的駕駛風格計算出一個分數。駕駛的路程越長,累積的數據量越大,得出的分數就越準確。

Drivewise.ly背后的原理是利用手機傳感器搜集汽車的速度、加速度、行駛距離等數據,然后做出計算。得出的分數可以分享,朋友圈子里誰是“駕駛大師”,誰是“馬路殺手”,分數一出,一目了然。

不過,Drivewise.ly當然不光是個消遣軟件。該公司網站上介紹說,車輛的耗油量30%取決于你的個人駕駛風格。

APP能夠根據搜集的數據為你提出絕對個人化的駕駛改進方案和建議,節省燃油費用的同時降低碳足跡,省錢、環保一舉兩得。

此外,某些保險公司還會推出一些基于個人駕駛經驗的保險,駕駛技術越高超,保險費用就越低廉。如果你拿不準自己是不是符合保險公司的標準,完全可以利用Drivewise.ly給自己打個分,以作為與保險公司談判的資本。不難想象,未來在交通事故和超速案件的判定中,這樣的APP或許也有用武之地。Drivewise.ly公司成立于2011年,曾獲得美國多個新興公司獎項。兩年來他們一直致力于研發和推廣采集駕駛數據的移動應用,近日,他們又獲得了一筆130萬美元的投資,也許能幫助他們進一步實現更多的新想法。

車輛的耗油量30%取決于個人駕駛風格,手機智能軟件能夠根據搜集的數據為你提出絕對個人化的駕駛改進方案和建議。

手機上的智能通勤顧問

比起Drivewise.ly來,Zendrive公司顯然有著更大的野心。同為新興公司的Zendrive目前還未推出任何產品,但他們已經描繪出了一幅動人的圖景。

根據該公司創始人兼CEO喬納森·馬圖斯描述,他們的產品不光能夠評價你的駕駛水平,還能借助外部通道(地圖、交通信息等)記住你經常去的地方、向你推薦最佳出行時間及路線。

手機軟件為駕駛者打出分數,朋友圈子里誰是“駕駛大師”,誰是“馬路殺手”,分數一出,一目了然。

Zendrive通過獎賞來鼓勵駕駛者做出更有責任感的選擇,比如說,如果你選擇繞開某個繁忙路段或是避開高峰期,就可能得到附近某個餐館的折扣。它的數據來源于你的駕駛歷史、實時路況、與你相似的其他駕駛者的選擇等等,再通過對這些大數據的分析為你提供明智的建議。

在可以預見的將來,Zendrive或許能夠實現這樣的場景:你早上出門之前查看APP,發現去公司的A路段嚴重堵車。

APP告訴你,你可以選擇等到高峰期之后再出行,或者繞道B路段,它已經為你設計好了最佳路線;無論選擇哪一種方案,你都可以得到公司附近的咖啡廳優惠券一張。于是你心情愉快地按照APP的指導,一路暢通地到達公司,路上還買了折扣咖啡和甜品當作早餐。

Zendrive宣稱,他們的目標就是讓駕駛變得更安全、更綠色、更有趣、更便宜。喬納森曾在臉書從事移動平臺方面的工作,而該公司另一位創始人潘卡吉·雷斯布德擁有大數據分析方面的背景,這對創業者深受投資方青睞。目前他們還沒有推出任何產品,不過已經獲得了一筆150萬美元的投資,投資人中有我們熟悉的楊致遠,還有其他個人投資者和投資機構。

Drivewise.ly背后的原理是利用手機傳感器搜集汽車的速度、加速度、行駛距離等數據,然后做出計算。自動駕駛的終極夢想

這類應用的涌現表明“量化自我”的風潮漸成趨勢。從睡眠模式到心率,人們熱衷于追蹤關于自己的一切,以數據的角度來重新認識和分析自己,得出更新的想法和更好的自我改進方案。這一切的基礎是移動平臺、傳感器和大數據分析,手機能實現的功能超過二十年前最狂野的想象。

在“量化駕駛”上,Drivewise.ly和Zendrive作出了探索,但是毋庸置疑,對于汽車的掌控,自動駕駛仍是人類最終極的夢想,現在,我們離這個夢想還有多遠?

數十年來,各大汽車公司一直在致力于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不過他們的腳步似乎有些慢吞吞的;近年來,得益于互聯網數據傳輸和大數據挖掘的飛速發展,這一夢想似乎越來越近。

2012年5月,美國內華達州機動車輛管理局通過了美國首個自動駕駛車輛許可證,這輛車屬于谷歌公司。交通管理官員宣稱,在高速公路、市內接到和拉斯維加斯鬧市區域的測試顯示,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安全行駛,甚至比人工駕駛更為安全。谷歌公司的自動駕駛汽車利用攝像頭、雷達傳感器和激光測距儀來了解周圍路況,而導航則依賴事先采集好的地圖。

在未來,手機智能軟件在交通事故和超速案件的判定中可能會有用武之地。

根據相關負責人的介紹,這款汽車已經行駛了14萬英里的路程,每次測試都會配備訓練有素的駕駛員和軟件操作人員,以便隨時應對突發情況,保障行駛安全。谷歌管理人員透露,這款汽車有望在3~5年投入市場。

瞄準自動駕駛的當然不止谷歌一家,據媒體報道,去年夏天在西班牙,沃爾沃公司僅靠一名司機和一名警方護衛,就帶領一支三車編隊在沙漠公路上行駛了200公里;奔馳、雷克薩斯、大眾等品牌已推出帶有自動泊車入位功能的高端車型。真正的自動駕駛已經觸手可及,但管理部門和民眾似乎仍有擔心。

民意調查顯示,許多美國人對自動駕駛汽車存有疑慮,其中高達81%的受訪者擔心黑客可能操控自動駕駛汽車;也有人提出自動駕駛的汽車如果發生事故,應該如何認定責任等問題。

今年5月底,美國交通部頒布了首項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正式聲明。作為一項對各州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建議,美國交通部稱,自動駕駛汽車尚不能允許上路,只能用來測試使用。目前在美國,已有三個州通過了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的法律。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自動駕駛汽車將在爭議與疑慮中離我們越來越近,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也許到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就能在美國正式上路。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