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ED行業內,不乏有猶豫不決型的老板。他們很容易受外界影響,缺乏獨立主張。電商圈里有這么一句話:未來屬于傳統企業里面懂互聯網的。那么我也說一句:LED行業的未來,屬于擁有互聯網時代文化的企業。
海爾的張瑞敏說過這樣一句話,企業的成長取決于對企業戰略和組織結構的顛覆性追求。這種變化勢必涉及到人,因此利益攸關方角色也必須轉換。而要保證這種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關鍵就在于建立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文化。
如此首先就必須要了解這個時代的特性。在這個時代,“消費者”被還原為“整體的人”、“豐富的人”,而不是以前的“目標人群”,“交換”與“交易”被提升成“互動”與“共鳴”,營銷的價值主張從“功能與情感的差異化”被深化至“精神與價值觀的相應”。
此外,我們要弄明白互聯網究竟能夠給我們企業帶來什么。1、可以直接賣貨(這是較低層次的看法);2、可以將企業的品牌營銷推廣出去;3、協同消費者和客戶共同參與企業營銷價值再造。
回歸到LED行業內來看,傳統的營銷戰略必須要改變,原來的那套商業模式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因為消費者在變化,購買行為在發生轉變,而這種轉變幾乎是不可逆轉的,企業在這個時候若是因循守舊不懂得變通的話,我夸張地說一句:你是在等死,未來你的企業一定會被淘汰掉。既然要做出變革,而且必須要納入到戰略的高度來對待,絕非只是簡單的開個天貓店鋪,而是系統化的工程。
撇過去陳舊認知迎接網絡新紀元
我們的團隊在LED產業鏈推進服務包的時候,遇到這樣一類情況——老板堅決地表示:網絡渠道我們之前做過沒有什么效果,2年內不會打算繼續再做。我能夠理解他的怨氣,但不能理解他的無知。這類人大多是從自身所處的環境出發,而沒有從整個外部環境和企業的發展需要出發,來仔細分析目前的市場形勢。
筆者指導過執行力非常強的傳統企業老板,他們認定互聯網時代的營銷戰略必須要做變革,在公司內部建立起“小步快跑、快速試錯”的運營機制,這家企業網絡營銷項目很快就做起來了。
在LED行業內,也遇到過猶豫不決型的老板,他們很容易受外界影響,缺乏獨立的主張,好不容易,“郎有情,妾有意”,最后發現總是出異常找不到結合點,反反復復幾次,過個幾天又反悔了,顯然這種企業項目很難做得起來。
筆者咨詢期間,也遇到過“底子”非常好的企業,比如鶴山的廣明源,硬實力和軟實力都有很好的基礎,是我遇到的所有企業中,企業文化做得最好的一家。這方面廣明源的董事長洪燕南讓我很欽佩。像這類企業,只是缺乏一個好的運營團隊。
舉了以上例子,歸納起來就是老板對互聯網的認知度和接納度,以及對這項戰略有沒有一個系統的認知,這個問題不解決,后面會出現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障礙。
賣產品=賣參與感新興策略值得拷貝
很多企業誤認為做網絡營銷就是單純的線上通過店鋪賣貨,其實在網絡營銷日漸盛行、網絡分銷渠道日益重要的今天,企業的渠道發展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完全依靠傳統渠道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網絡渠道與傳統渠道并存的階段,這是一個轉型時期;第三個階段是單純的網絡渠道階段,當全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傳統渠道作為中間商的地位就會逐漸消失,那時候,網絡渠道將有可能成為企業唯一的銷售渠道。
基于這樣的情況,企業應該結合自身的綜合基因來做出判斷,決斷采用何種營銷策略,OEM策略、網絡招商策略、雙線營銷策略和B2C直營策略,通常如果是工廠的話,我會根據其自身的產品屬性,綜合競爭力和資金實力、團隊情況等等因素來建議他此刻該選用何種網絡營銷策略。
對于大多數工廠,我不建議首先考慮B2C策略,零售對于一個工廠來講作用力太小了,剛開始20%的貢獻度都達不到。80%的銷售額還是由OEM客戶、渠道商等大客戶貢獻,工廠首先考慮的戰略應該是如何通過互聯網找到自己的長期客戶,采用OEM策略、網絡招商策略是首選,其次才是B2C這塊,做零售端。
億光便是一個非常鮮活的例子。在吳正喆的帶領下,協同媒體,短短幾個月,“攻克”了十幾個省,在微博上面不斷地曬單,惹得同行羨慕嫉妒恨。這種線下會議營銷聯合媒體的組合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將產品從工廠端轉移到了渠道端,打贏了一場場渠道戰。下一階段建議億光走雙線營銷模式,將營銷傳播輻射到終端客戶群中去,協同渠道商進行專業分工將基于產業鏈的優勢和品牌優勢衍生延續到商業模式的競爭力去。
另外還有一家企業典型企業,那就是曾經在雷士當任高管,以殷慷為代表的特優仕;據說殷慷屬于工科男,所以產品研發這塊會考慮更多的關于光學和外觀這塊,輻射設計師渠道。總體營銷傳播這塊靠自媒體和行業媒體+線下招商會+設計師沙龍(大賽)的模式,做得可謂也是頗具特色,是照明行業里面的一股新力量,這家企業也可以采用雙線營銷的策略,線上和線下相融合起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關鍵詞——“交互用戶”。小米手機通過論壇和各種社會化媒體,可以直接和它的用戶、包括用戶與用戶之間,展開對小米的不足和可能的改進的討論。面對最資深的“米粉”,小米為他們成立“榮譽工程師組”,新產品的DEMO,先讓這些用戶進行體驗,并給予反饋。雷軍所謂的小米手機賣的是參與感,其實就是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發動群眾一起來做手機,讓用戶盡量參與到供應鏈(特別是產品設計)的每一個環。而交互用戶的數量可以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可以根據他創建可持續增值的生態圈。
網絡“唱衰論”盛行電商變成“手藝活”
最近一段時間淘品牌“唱衰論”在微博上再度蔓延開了,“隨著傳統品牌的集體觸網,曾經一時風光的淘品牌紛紛跌出了類目20,生存狀況讓人堪憂。”LED照明也不另外,天貓里面搜索類目關鍵詞,出現前十位一半以上的位置被歐普、雷士占據了,而在很久以前,類目關鍵詞前十位基本上都是淘品牌的位置。
目前照明電商已經到了品牌與品牌之爭的階段了,品牌的弱勢造就了即便享有同等的資源,淘品牌的轉化率和二次購買率,都不如傳統品牌。基于此,有網友在微博上放炮,“在未來5到10年內,隨著傳統品牌電商渠道的成熟,淘品牌將會消失。”
非“小而美”的小賣家在淘寶上面基本上沒有出路了;現在整個淘寶的在弱化爆款的影響力,以往流行的低價爆款策略在未來將會行不通。現在不但要拼盈利能力,也要拼產品質量、品牌建設供應鏈、團隊管理、店鋪轉化率、顧客重復購買率、電子商務已經變成一個手藝活。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的商業生態系統重構的大勢是不可阻擋的,希望LED企業的高管們放下過往的經驗,面對新時代營銷理念的變化,不斷去學習新的知識,從整個外部環境和企業的發展需要出發,來迎接這場新的商業革命。